要聞港聞

指數換個名堂 鼠患依舊活躍

香港鼠患猖獗,各區都是老鼠樂園,早就不是新聞。現屆政府以打擊衞生黑點為己任,但一年多下來,別說衞生黑點有增無減,鼠患同樣愈演愈烈。特別是食環署一直沿用的鼠患指數,不是被指造假,就是不足以反映實情。該署索性搞搞新意思,昨日宣布推出新的鼠患指數計算方法,但要是胡混度日的態度不變,都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黃婆賣瓜,自賣自誇。食環署表示,新的鼠患參考指數將評估各區的「無鼠百分比」,採用熱能探測攝錄機輔助,取代傳統的誘餌普查方法,偵測鼠隻活動情況,單是安裝熱能探測攝錄機的成本已高達750萬元;至於「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署方揚言在去年底已增至31隊,臨近歲晚會再增至60多隊,實行「晚晚捉老鼠」;此外,2023年下半年的鼠患參考指數為3.5%,較去年上半年的4%有所改善,反映署方「變陣、變法、變習慣」有成效云云。
自吹自擂沒有人不懂,但本港鼠患真的有改善嗎?誠然,單看數字,食環署似乎「有做嘢、做到嘢」,例如去年共捕獲約6.33萬隻活鼠,較前年捕獲約4.54萬隻增加約40%。若計及活鼠及死鼠數字,去年共檢獲約9.78萬隻老鼠,較前年的7.72萬隻增約30%。但老鼠沒有最多,只有更多,亦即代表香港環境衞生不斷惡化,何況魔鬼都在細節中,署方在去年共消除約六成鼠患主要黑點、合計共70個,但同時尚有38個未清除的黑點,以及59個新增黑點。正如立法會議員所說,黑點一減一加,令港府定立的KPI淪為數字遊戲,促該署持續分析新舊黑點關係,以免鼠群只是流竄到鄰區,而非被消滅。
議員可謂說出了實情。食環署所謂消除六成黑點不啻粉飾太平,皆因仍有大量黑點未被消除和不斷增加。若新增黑點與所謂被消除的黑點只是「隔條街」、「隔條邨」,那麼,即使數字和指數下跌,也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不少公屋居民和商戶均投訴有老鼠入屋,邨內垃圾往往無人清理,遑論三無大廈烏煙瘴氣,早已淪為鼠患和病毒溫床。
必須指出,港府於前年8月展開浩浩蕩蕩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一年後自誇逾九成黑點情況獲得改善,但上月回覆立法會查詢時,自揭全港衞生黑點由計劃開始時的663個,猛增約11.3%至738個,令人側目。鼠患跟環境衞生息息相關,衞生搞不好,老鼠自然滅不到。更不必說,各區的防治蟲鼠組屢被揭發當值期間蛇王吞泡,甚至乎,過去連蚊患指數也曾弄虛作假,而去年公布多區鼠患指數「清零」,更被轟為欺騙公眾。該署一味尸位素餐,更新鼠患指數是否意味工作效率提升,不言自明。
說到底,最需要更新的不僅是鼠患指數,還有食環署的官僚態度。該署一直長踞最多人投訴的政府部門首位,由環境衞生到食物安全再到處所發牌,無一做得好,香港益發破敗淪落,淪為老鼠港、病毒港,豈是無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