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救市如救火

日月迭更代,何能久安榮。香港被網民譏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意味繁榮消失。雖然有點誇張,但香港近年各方面表現都不如人意,經濟一沉不起,消費疲弱不振,股市跌跌不休,樓市風光不再,網民觀點也不是全無根據。尤其是股市表現還不如印度等新興市場,簡直匪夷所思,到底是何原因?人們常說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其實不然,經濟往往受到政治影響。港股之所以跌跌不休,顯然就是政治因素作怪,而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原因,甚至可以說這就是典型的政治市。
上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期間,港股也曾因信心危機而導致狂跌,那就是政治市。現在的情況與當年有點相似,甚至更加複雜。美國為了阻止中國崛起,利用各種手段遏制打壓,貿易戰徒勞無功,科技戰也無濟於事,於是又發動金融戰。內地A股和港股無端持續受壓,不就是金融戰嗎?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考慮,A股和港股的表現絕不至於如此差勁,畢竟中國經濟增長依然遠勝美西方,可見大跌市既有本身的問題,也有外在的因素。美國一心想搞垮中國的股、債、匯,香港金融市場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既然是政治市,就不能以常理度之。港府去年煞有介事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說是要全面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內外主要因素,包括上市制度、市場結構、交易機制等。可惜雷大雨小,至今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救市措施。非常時期必須採取非常手段,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港府不惜動用外匯基金入市,最終成功趕跑國際大鱷,這種勇氣和決心都到哪裏去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目前香港面對的不只是股市跌跌不休,樓市持續下滑更是一個大問題。去年第4季負資產按揭超過2.5萬宗,較第3季急增近1.3倍,是2004年第3季以來新高。金管局預計負資產宗數還會繼續上升,外媒更估計香港將成為今年全球最差的房地產市場之一。救市如救火,港府至今依然無動於衷,對社會各界要求全面撤銷樓市辣招的呼聲置若罔聞,可謂咄咄怪事。
樓市辣招是為了壓抑炒風而推出的逆周期措施,屬於權宜之計。現在樓市面臨多重打擊,信心瀕臨崩潰,炒風早已絕迹,港府到底還在堅持甚麼?難道嫌「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還不夠悲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