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知名人士相繼輕生 悲情城市亮起紅燈

港人生活壓力沉重,自殺事件近年有上升趨勢。 港人生活壓力沉重,自殺事件近年有上升趨勢。
港人生活壓力沉重,自殺事件近年有上升趨勢。
支援熱線難接通 東呼即應促堵漏洞
港人生活壓力沉重,自殺事件近年有上升趨勢,近月多名藝人及公眾知名人士輕生離世,同樣令人痛心和惋惜,有關情況亦引來全城關注,《東呼即應》為此作出探討。有專家建議多關心身邊人,留意有情緒困擾人士,或曾自殺、自殘、有酗酒或濫藥習慣的人士、長期病患者、獨居人士、長者和學生等較高危群組,鼓勵他們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不但淪為暴力危城,甚至已變成一個悲情城市,據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數字顯示,本港去年自殺數字及比率均創2007年以來新高,當中長者自殺個案更佔總數逾四成;早前一個向僱員提供心理支援服務的非政府機構調查亦顯示,近40%受訪服務使用者自覺工作壓力嚴重,更有20%人曾經有自殺念頭。
近年屢見知名人士自殺案件,有「御用外國人」之稱的外籍男藝人河國榮,疑因為憶念亡妻,上周五(2日)燒炭自殺身亡;上月5日,無綫前新聞主播柳俊江被發現家中燒炭輕生;去年12月26日,藝人盧惠光前妻、前亞姐黎淑賢,被發現在家中燒炭自殺,最終搶救無效;同年7月2日,華語樂壇天后李玟被發現在家中輕生,經搶救後返魂乏術,與世長辭。
當局在去年12月底新增情緒通「18111」熱線,推出兩天便已收到1,017個來電,主要涉及身體的健康問題、精神病困擾、家庭關係、工作壓力等,並涵蓋不同年齡人士,其中4個嚴重個案,更要即時聯絡消防及執法部門緊急跟進。不過,有需要求助人士在近凌晨時分,致電現有8條最常用的情緒支援熱線,結果發現當中4條都有線路繁忙、無人接聽狀況,或轉駁留言、或轉上網Chatroom(但服務只至凌晨1點),甚至直接打不通。
另外,學童心理健康狀況亦備受關注,本港去年起碼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情況令人擔心。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於2022/23學年收集到訪學生的自我評估問卷顯示,在過往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分別為2.8%及1.3%,當中中學生的比率較高,分別為3.7%及1.6%。
學生預約精神科要等一年
當局早前於全港中學推行3層應急機制,務求盡早識別及介入需要支援的個案,可惜實際運作效果似乎仍有待加強。有議員透露,曾有校長透露遇到認為屬高危的個案,致電機制的應急專線,但獲回覆若緊急可直接打999求助,若非緊急則可向醫管局精神科求診;亦有校長反映,有個案學生按指示預約求醫,結果需要排期一年,能否「盡早介入」成疑。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每位自殺人士會為6位與其有密切關係的人帶來創傷,若能及早發現身邊親友情緒受困而作出支援,或能減少悲劇發生。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指,當身邊人有自殺念頭,有時會覺得自己是他人負累,會不自覺地透露遺言、寫遺書、作身後事安排,例如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交給他人、向他人道別;也可能會有社交退縮,開始不願見人;學生可能成績突然下降、不想讀書,對自己關心的東西也不理、不照顧自己。他指出,本身已有情緒困擾、曾試過自殺或自殘、有酗酒或濫藥習慣、有長期病患、單身獨居、沒甚社交支持、沒朋友的人士,需要特別留意。
親友宜作陪伴勿談大道理
面對情緒受困者,黃沛霖指不應施以大道理,也不應比較,亦切忌將朋友傾訴的問題到處宣揚。他指出,可以整理對方的感受,作合理陪伴,或找其他人例如家人陪伴情緒受困者,若情況許可,可移除其家中有殺傷力的物品,例如藥物、利器等;若對方自殺念頭很強烈,可建議對方到急症室,或找人陪伴對方前往急症室,若情況尚未嚴重,可盡力鼓勵對方尋找專業人士,例如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早解決問題。
社會的支援方面,除了增加熱線之餘,黃指亦可提高社區對自殺情緒病的認知,增加大眾對自殺徵狀的敏感度,增加社區支援網絡以及情緒病社區和醫療資源,希望能在源頭及早處理,令情緒病問題減少,自殺率自然也下降。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