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猛谷夜市添亂象 欠規劃民生遭殃

廟街夜市衍生出噪音、人流、形象負面等一系列的擾民問題。 廟街夜市衍生出噪音、人流、形象負面等一系列的擾民問題。
廟街夜市衍生出噪音、人流、形象負面等一系列的擾民問題。
官僚吹噓廟街經驗 東呼即應揭示配套唔掂
上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趁本港擺脫疫情困擾,推出「香港夜繽紛」等活動提振本地消費,惟相關活動屢屢出問題,每次搞夜市總有小意外發生,例如無人機表演脫軌急跌、夜市未開幕先停電等等,又如何向遊客說好香港故事?不過亦有例外,觀塘新春夜市近日開鑼,是政府最新宣布的「日夜都繽紛」活動之一,而當區為了避免重蹈其他夜市安排不當的覆轍,亦有相應的提早規劃。《東呼即應》走訪各地區人士,評論有關安排。
觀塘區議員(觀塘西)李嘉恒表示,為降低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夜市開放時間相比政府夜市較短,人流多的時候,更會實施人流管制,以確保有秩序及不會有意外發生,盡量兼顧其他受影響的人,以爭取市民的支持及參與。另外亦嘗試透過啟德郵輪碼頭向遊客宣傳,以一站式行程招徠,吸引旅客到夜市參觀,再參觀附近商場。
人流只願光顧食肆
觀塘夜市選址相信能帶旺附近商舖,但並非每一個夜市都可以做到這個效果,例如近期大力宣傳的廟街夜市,先後傳出「劏客」及群毆事件,似乎港府想搞好夜經濟之前,應該先要好好問過香港居民先。而《東呼即應》收到觀眾反映,廟街部分無牌攤檔未受政府及商戶管制,衍生出噪音、人流、形象負面等一系列擾民問題,夜市背後,帶來不少「負產物」。
在廟街附近工作的陳先生就指出,雖然文明里至街市街路段的人流多了,但旅客只是光顧食肆,其他店舖生意則「認真麻麻」。他表示整體而言是支持夜市的計劃,但現時只旺到廟街這一街道,旁邊的吳松街、上海街等都沒人流,空舖仍有不少。
打鬥頻生 滿街流鶯
而自從有夜市,廟街亂象亦變多,北邊路段就曾經發生過數宗打鬥事件,另外亦有衞生、行乞、阻街,以至流鶯光明正大「搵食」,嚴重打擊本港形象。陳先生續指打冷或小炒霸佔路面及馬路情況嚴重,且聚集近200至300人,萬一火警後果嚴重。在廟街夜市啟動後,人流多了,噪音自然增加,另有油煙、燈光、阻街等,情況亦較先前嚴重。
旅客唐先生認為廟街夜市人多,會令人擔心,而檔主陳先生亦指出人流大多集中在光顧飲食方面,其他銷售日用品的生意,只有輕微好轉。廟街商會主席陸興發指廟街夜市的配套及人潮並不足夠,如長期舉行夜市,成條街就變得烏煙瘴氣,他認為應正式建一個廟街大笪地地標,因港人接納大笪地的模式,以及平民夜總會風格,「依家你(夜市)嗰度好短囉!」
夜市5個月就功成身退,人流急升可能只屬曇花一現,《東呼即應》日前到夜市視察,發現夜市現場開始不受控,急救站被遊客當成「聚餐勝地」,附近亦有流鶯、行乞人士出現,政府經常表示要「說好香港故事」,又指要找地方搞夜繽紛,就應該要做好事前規劃,例如觀塘新春夜市、九龍城潑水節、大埔林村許願夜市等,應避免「搬字過紙」,只顧夜經濟而忽略民生,否則定會在18區製造各種問題。
港產官僚將「廟街經驗」當政績吹噓,更講明會在18區舉行「日夜都繽紛」活動,只怕會如廟街夜市般助長當區問題,向旅客展示「潘朵拉的盒子」。回顧過去數次夜市,每次都臨急抱佛腳,或可短期谷旺市道,但長遠仍有機會無以為繼,如有心做好夜市規劃,應正正經經向台灣、新加坡等地學習,長時間設立夜市,增設多個地標,做好配套工作,不但有助吸客,更可增加市民留港消費意欲,市民亦不用每次都「北上消費」。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