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殖民遺產阻礙發展

英國近年房屋供不應求問題嚴重,有報道指房屋短缺量多達430萬套,導致租金和樓價雙雙狂飆。但不少地區組織仍然繼續阻礙新的發展項目在自家附近興建,令土地發展日益困難。這個「鄰避效應」現象,香港人應該覺得似曾相識。
所謂「鄰避效應」,即「不要在我家後院」,也就是發展可以,但不要在我這裏。近年英國各地的居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對在周邊新發展項目,導致政府覓地難、建屋更難。由於新樓供應不多,過去一年英國租金不斷上升。根據地產代理機構的數據,去年10月英國新出租住宅的平均租金已升至每月近13,000港元,按年升幅逾一成。無獨有偶,香港去年雖然樓價下跌,住宅租金亦連升12個月。打工仔人工升幅跟不上租金,生活愈加艱難。
英國高官去年曾承諾每年增建30萬套住宅以應對這一問題,但即使有地,要開發亦十分困難,原因是英國的《城鄉規劃法案》嚴格限制郊區的發展規劃,例如在倫敦周圍創建了名為「綠帶」的綠化地帶,導致大量綠化土地難以開發;一開發「綠帶」,就有環保團體和地區人士出來反對。
英國的這些問題,香港人聽起來耳熟能詳。香港雖然回歸26年,但從政府架構、社會構成,以致各類型組織的關係,整體社會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襲英國而來。港人雖然不多講「鄰避效應」這個詞,但一旦涉及建屋,很多人都會原則上贊成,一到具體地點就會有相關地區團體出來反對。反觀新加坡,面積比香港小,卻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煉化產業中心,大型工業項目離民居不遠,卻很少聽到大規模的反對聲音。看來港府要大刀闊斧搞發展,仍需要改變一些前「宗主國」留下的「殖民遺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