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難抵學業壓力 近半受訪青年嚴重抑鬱

調查發現四成四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受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影響。(馬煒傑攝) 調查發現四成四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受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影響。(馬煒傑攝)
調查發現四成四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受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影響。(馬煒傑攝)
【本報訊】青年抑鬱不容忽視。心理衞生會去年透過街站及網上問卷進行一項港人心理健康的調查,發現港人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其中男性、以及18至24歲人士的抑鬱、焦慮及失眠程度較其他年齡組別高。在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中,近四成四人士受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影響,比例遠超其他年齡群組,主要壓力來源是擔心學業問題。
男性更不願意尋求支援
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認為政府應聯同各界制訂長遠的精神健康政策,鼓勵於大專及中小學課程內增加心理健康教育。
該會去年舉辦了「全港抗抑鬱 測試大行動」,以街站及網上問卷的方式了解市民抑鬱狀況,一共收集2,904份問卷。該會指,18至24歲的青年受訪者的抑鬱情況嚴重,比例遠超其他年齡群組,主要壓力來源是擔心學業問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吳兆文表示,當局就青少年自殺個案上升提出3層應急機制等方案,但除了「治標」外亦需「治本」,學業是青少年的最大壓力來源,背後反映青少年難以找到個人價值。
吳兆文認為社會上傳統價值觀認為青少年一定要學業成績出眾,升讀大學,這種看法並不健康,外國職業教育絕非次等,認為職業教育在香港應有發展空間,讓青年根據興趣有不同出路。
研究亦發現男性較女性較不願意主動尋求支援,而不會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的受訪者,整體抑鬱及焦慮程度比願意求助者更高。黃敏信建議應關注男士抑鬱情況,以網上輔導等方式作為合適渠道,可有助積極求助。
另外,調查發現受訪者傾向向親友尋求支援,故大眾亦應主動學習情緒健康知識,及早發現身邊人困擾可推動身邊人尋求協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