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財政緊絀謀發展 片區模式闖出路

政府面對經濟不景造成賣地收入狂減,眼前股市、樓市從去年到今年拾級而下,今年財赤料逾千億元。政府統籌北部都會區發展在在需錢,卻面對財赤壓力,工程開支難以承擔,不得不謀另類方式發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希望借鑑內地一些新發展區的經驗,正構思以「片區模式」發展北都等大型項目。
「片區開發模式」是甚麼概念?要言之,即區內不同板塊的土地,透過招標交由發展商進行土地平整、基建及發展,有關的工程開支由發展商承擔,並會反映在地價上,可減輕政府財政開支,對政府的現金流有幫助。甯漢豪表示,初步認為在今年公布規劃用途的坪輋、打鼓嶺新市鎮、流浮山及新田科技城,有機會採用「片區模式」。
面對龐大財政赤字,庫房水緊政府卻開源無方,要謀發展,窮則變,變則通;最怕死牛一邊頸,又盲目樂觀,一味以為雨過必定天青,尋且會見到彩虹,「咁就累事」矣!今調整政策,起碼予人務實而不是務虛之感。
至於甚麼時候落實推出「片區模式」?甯局長稱不能夠期望發展商做公益,項目需要有經濟效益,要考慮融資問題,若果整體息口不吸引,難以進行融資,未必是好時機。經濟低迷下要尋找「好時機」自然不易。不過,政府要闖出路,又不能太「綁手綁腳」。去年6月發展局曾參觀深圳市南山區,了解當地「片區統籌模式」發展經驗。政府事後亦提及,「片區模式」是由單一開發商「根據政府的空間和產業規劃」,承擔整個片區發展過程中多項工作,包括拆遷補償、詳細設計、建造、營運商住房產以至管理新建社區設施,以提高效率和區內發展的連貫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政府若光說不練,未能迎難而上,那只會在原地踏步,永遠不會有甚麼「好時機」!
政府既然對長遠賣地收入並不悲觀,甯漢豪指「住宅不可能常不推地」,當局會物色較易批出的地皮,不排除「拆細」啟德區地皮出售,她認為「成熟市區的蚊型地亦可以好好賣」;同時亦表示,未來會考慮個別官地的賣地條款,加入規定需要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因為以往私人市場鮮有採用MiC建築,擔心「砌積木」的建造觀感不討好,影響樓價和銷情。不過,世事無絕對,若然組裝合成建築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令樓價下調,說不定亦會受基層市民歡迎。
至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即「明日大嶼」,畢竟還是一紙藍圖,於庫房水緊下棄之不可惜!無奈局長仍表明「不要重回舊路」,政府不應在經濟欠佳時便叫停,擱置項目,否則當經濟好轉社會有需求時,就缺乏土地使用。局長此時此刻仍攬實「明日大嶼」,是高瞻遠矚還是好大喜功、死要面子工程?經濟如此不堪,既然調整對策要以「片區模式」闖出路,理應專注謀發展北都;如今「睇餸食飯」,一心就不要二用。今北都發展絕對是大基建,可至今仍講多過做,十畫未有一撇。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可成。先由「片區模式」一步一腳印,任「明日大嶼」暫消失於水雲煙霧處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