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一招搞活盛事活動

有策劃和舉辦大型活動經驗的人都知道,制訂一個吸眼球的活動主題及邀請重量級嘉賓出席,是辦好活動的最大要素。但不少人忽略了給活動起個特別的名字,也是激活盛事活動的關鍵。香港旅遊業在疫後復甦不如預期,政府於是積極推動盛事經濟,今年上半年將會浪接浪推出逾80項盛事,以鞏固和提升香港盛事之都的地位。依我來看,當局繼續舉辦大型國際性活動的方向正確,不過未來除了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人訪港,也要在活動命名上花點心思,才能將活動的價值最大化。
香港過去一年確實舉行了許多精彩的盛事,然而大部分活動的名稱格式多為:香港二字後面加活動主題,例如香港影視娛樂博覽、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做法單一。事實上,這也是香港活動的特點,很多大型活動如香港電腦通訊節、香港動漫電玩節、香港書展都很豐富,可名稱卻沒甚麼新意,難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剛落幕的亞洲金融論壇為例,港府邀請了逾40個國家業界代表出席,活動規模和嘉賓頗有分量。但在網上一查,不難發現許多國家也有舉辦類似名稱的活動。若不仔細看,大概沒有人知道香港的活動有何獨特之處。
換言之,港府以後最好在大型活動的名稱和舉辦地點多動動腦筋,以傳遞出活動特色。比方說,在會展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不妨改到山頂舉行,然後命名為山頂金融論壇;又如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每次都雲集了全球數千龍舟好手來港於維港奮力比賽,大可改名為維港龍舟邀請賽。當局宣傳這些活動時,可以突出維港和山頂的背景,時間久了,這些活動除了有望成為香港的品牌盛事,也有助外人了解香港多元化的一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