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奧運年影響法國外交

今年是中國和法國建交60周年,兩國關係發展面臨多重阻力,要有顯著改善殊不容易。但話說回來,今年的中法關係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除了因為俄烏衝突持續,法國的外交重點仍會集中在俄羅斯,另一個原因則和今年是奧運年有關。
正常來說,奧運會主辦國在奧運會舉辦的那一年,會傾向採取較溫和的外交政策。原因很簡單,奧運會是全世界運動員歡聚一堂的盛會,也是各國民眾最關注的大型體育活動。主辦國需要投入大量財力,注意力相應地會轉移到奧運會的準備工作上,沒有太多精力投放在國際政治事務。
與此同時,奧運會作為4年一度的體育盛事,能夠增加主辦國知名度,大大提升國際形象。每個國家在爭取到奧運主辦權後,尤其是在奧運會開幕前夕,都會致力和各國保持友好。否則和一些國家交惡,隨時會面臨部分國家杯葛奧運會,或者不提供恐怖主義活動的情報。
舉辦過兩次奧運會的北京,在這方面頗有參考價值。猶記得中國2008年舉辦夏季奧運會時,在外交方面頗為低調,包括一度就東海油田和日本政府達成共同開發的協議,以換得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出席京奧開幕式。至於其他歐美國家,儘管和中國有政治分歧,當年鑑於北京的友善外交,部分元首也親赴北京支持。相比之下,北京2022年舉辦冬季奧運會,雖然同樣放下架子,卻不太成功,遭到歐美多國外交抵制,沒有派代表出席。
今年是法國相隔100年後再次舉辦夏季奧運,也是巴黎第3次舉行奧運會。按照常理推測,法國政府今年的外交會稍為收斂,與北京交惡的機率相對沒那麼高,北京大可以鬆一口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