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7雨水排放系統 渠署申撥80億

去年黑色暴雨導致多區嚴重水浸。 去年黑色暴雨導致多區嚴重水浸。
去年黑色暴雨導致多區嚴重水浸。
【本報訊】去年9月本港發生「500年一遇」黑色暴雨,多區嚴重水浸。渠務署表示,在雨災後各區進行多個小型改善工程,包括鞏固集水口和加建排水管,爭取在今年雨季來臨前完工。該署今年會就7個雨水排放系統項目到立法會申請撥款,涉款共80億元,會透過分拆較複雜項目,以及加快設計和採購,令設施盡快落成啟用。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接受電台訪問指,已加快在多區進行小型改善工程,包括在柴灣道迴旋處加建入水口和抽水泵,在翡翠道加建排水管和集水溝,並改善龍翔道集水溝。黃大仙和港島東區本身都有雨水排放系統在規劃階段,其中黃大仙摩士公園興建地下蓄洪池項目,最早在2015年提出,至今已經9年。港島東區多處建雨水渠,由2018年提出至今,亦過了6年。
分拆加快施工 冀5年內啟用
莫指,今年會就7個雨水排放系統項目,到立法會申請撥款,涉款共80億元,當中包括黃大仙和東區項目。他指,不少雨水排放系統設在鬧市地底,工程涉及大規模挖掘,一般要約5年完工,未來會透過分拆較複雜項目,加快設施落成啟用。上次特大暴雨後將東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分拆成兩個階段,先進行可在較短時間完成的雨水渠改善工程,下一階段會建設雨水排放隧道,進一步提升東區防洪的能力。
設施將分階段在3至5年內完工和啟用,亦會在申請撥款時同步招標,縮短工程在設計、採購和施工的時間。另外,渠務署正檢討《雨水排放系統手冊》的設計雨量參數,以及署方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長遠加強本港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加快處理水浸。
雨後多區進行小型改善工程。雨後多區進行小型改善工程。
雨後多區進行小型改善工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