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無心戀戰

俄烏戰爭即將踏入第3個年頭,到底何時才是了局?美國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通過間接渠道向美國發出信號,表明願意談判,包括可能考慮放棄對烏克蘭中立地位的堅持,甚至考慮放棄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條件是基輔必須承認俄軍目前控制的約18%烏克蘭土地為俄羅斯領土。此消息是真是假無從稽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已經無心戀戰,或者說已經力不從心,開始謀求脫身之道,美媒聲稱俄羅斯願意和談,其實是為美國尋找下台階。
表面上美國是俄烏戰爭的最大贏家,單是傾銷軍火和石油就發了不少戰爭財,同時還進一步綁架歐洲,使其在能源和安全上更加依賴華盛頓,完全失去戰略自主。美國一舉數得,似乎很成功。但若是從整體及長遠角度看,其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美國挑動這場戰爭主要目的是消耗甚至壓垮俄羅斯,為此投入大量資源,連歐洲國家也大破慳囊,為烏克蘭提供巨額援助,結果適得其反,俄羅斯不但沒有被壓垮,反而愈戰愈勇。去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可望超過3.5%,明顯勝過美國和歐洲,不是很諷刺嗎?最近普京在公開場合表現輕鬆,可見已穩操勝券,與美歐政客焦躁不安恰成鮮明對比。
美國更大的失算是,這場戰爭使中國與俄羅斯愈走愈近,形成不是同盟、勝似同盟的關係。中方固然從俄方獲得更多廉價能源,俄方也從中方進口更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去年雙方貿易總額超過2,400億美元,同比增26.3%,遠超兩國設定的目標,而這正是拜美國所賜。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工業能力,加上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及豐富資源,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豈是美國所能遏制。
有人說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等於為中國獻上大禮,一點也不誇張。這場戰爭不僅大大減輕中國的地緣壓力,而且促使愈來愈多國家走近中國。畢竟中國不像美國那樣,到處橫行霸道,打打殺殺,中國提倡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既可以給別國帶來安全,也可以為別國提供龐大市場。近年沙特等中東產油國與中國關係愈來愈密切,與美國愈來愈疏遠,足以證明一個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總而言之,俄烏戰爭演變到這個地步,絕對是美國始料未及,繼續拖下去將失去更多。美媒指普京有意談判,實際上是替華盛頓放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