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中國大手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中國古人的經驗總結,今天依然適用。中國積極倡導「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就是謀萬世和謀全局的最佳示範,近期爆發紅海危機,更是凸顯了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的戰略意義。有美國學者著文指出,在飽受嚴重不信任和不可預測危機困擾的當今世界,為了全球公共利益而採取有意義的集體行動,必須建立更多的供應路線來滿足需求。而中國是唯一認識到這一點的國家,並且多年來一直在採取行動。
很明顯,這位學者指的就是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提出相關倡議後,即遭受西方惡意唱衰和抹黑,甚至受到百般阻撓和破壞。有些國家經不起美國威逼恐嚇,對一帶一路始終避而遠之,意大利參與後也只能被迫退出。其實正如學者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一個險惡的陰謀,而是每個國家在混亂時代需要的藍圖。
事實上,中國戰略布局往往着眼長遠,不計較暫時得失,顯然不是狹隘短視的西方國家所能相提並論。想當初,中國推動建設中歐班列,曾遭西方冷嘲熱諷,認為這條鐵路注定失敗,許多人等着看笑話。結果呢?中歐班列不但沒有失敗,反而愈來愈受歡迎,10多年來班次和運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真可謂貨如輪轉,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歐大動脈,更是不可替代的鋼鐵長龍。截至去年9月底,中歐班列已經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運送貨物超過740萬個標準箱,佔中歐貿易總額比重已升至8%,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尤其是爆發紅海危機後,許多貨船不得不繞道而行,導致海運成本大幅飆升,全球供應鏈持續吃緊,中歐班列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作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歐班列具有全天候、綠色低碳、安全快捷等優勢,既完善了歐亞大陸的鐵路運輸網絡,也為沿途國家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對強化區域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揮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所以說,夏蟲不可語冰。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堪稱大手筆,代表中國人的智慧和眼光,西方人既無法理解,也無法模仿。近年美西方提出多項全球基建計劃,聲稱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可惜口惠實不至,所謂的全球基建計劃至今無影無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