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磁性微型機械人 游走膽管送細胞成真

模塊化微型機械人的實際大小。 模塊化微型機械人的實際大小。
模塊化微型機械人的實際大小。
現有的膽道或肝臟細胞療法,主要透過血管或內窺鏡遞送,惟大多數細胞無法到達目標區域。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連同中大跨學院團隊研發了一款模塊化磁性微型機械人,可直接經內腔進入膽管,將細胞或藥物持續釋放到病變部位,還可免除高劑量磁性材料殘留在體內的潛在影響,有望用於膽管疾病的標靶治療,團隊現已成功在活體兔子模型中,驗證磁導航、按需拆卸及術後回收這套方案的成效。相關研究已在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沈祖堯形容該項研發「如同科幻小說成真」。
團隊介紹,現有的磁性微型機械人能夠在傳統醫療工具無法到達的人體內部區域中游走,包括膽管或肝臟。但要在黏液環境中導航,同時整合多種功能到一個微型裝置中,並保證高劑量磁性材料的長期生物安全性,是一項重大挑戰。為此,研究團隊透過模塊化的設計,克服磁性微型機械人於生物醫學應用的問題。
模塊化設計 有望用於靶向治療
團隊指,模塊化磁性微型機械人,由負責推進及導航的磁驅動(MA)模組,以及負責裝戴標靶治療用細胞的細胞支架(CS)模組組成;當MA模組將CS模組遞送至膽管中的目標位置後,由高劑量磁性材料組成的MA模組,在導航回導管後可被內窺鏡回收,而留在體內的CS模組則可生物降解,大大減少潛在風險。透過這種可回收的設計,研究團隊可以使用高劑量的磁性材料,來克服消化道中的動態黏液環境,更有效進行細胞治療。該技術除了有望用於膽管疾病的靶向治療,亦有潛力應用於其他炎症疾病和惡性腫瘤的治療。
與X光相容 增臨床應用可行性
團隊續指,微型機械人的模塊化設計,可按不同應用所需,選擇不同功能的模組組合而成。醫院現有的醫學影像技術,例如X光及超聲波成像系統,與模塊化微型機械人具相容性,增加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團隊透露,現時正就技術應用於身體各個部位的治療進行研究,預計將發展出具潛力的微創機械人平台,提供各種高效及安全的內腔介入手術,並具有高臨床價值的多樣化功能。
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的沈祖堯也有份參與研發。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的沈祖堯也有份參與研發。
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的沈祖堯也有份參與研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