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中日有別

中國去年經濟增長5.2%,按說已經相當不錯,特別是在內外交迫的艱難環境下,這個增幅可謂難能可貴,遠遠勝過西方國家。然而,西方媒體還是一面倒唱衰中國經濟,聲稱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停滯和失望的時代,重走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老路,甚至可能比日本「失落的30年」更為嚴重。是耶?非耶?不必辯駁,一切留待時間證明。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日前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說了番公道話,認為中國目前的情況與日本經濟低迷時的情景確實有點相似,但他相信中國政府有優秀官僚,所以不要過早判斷中國經濟已經不行的預測。其實,中國會不會重蹈日本覆轍,關鍵不在於是否有優秀官僚,而在於中國與日本有本質上的區別。正如經濟學者指出,日本經濟衰退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房地產泡沫,而是因為受到美國打壓,導致技術不發展,產業不升級,生產力水平及收入水平無法提高,才會陷入經濟衰退。但中國不會重蹈日本覆轍,因為中國仍然有技術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的空間,還有數位新經濟「彎道超車」等優勢。
日本晶片產業曾領先全球,在美國打壓之下被迫放棄發展;中國也受到美國各種打壓,甚至猶有過之,卻沒有放棄發展,反而不斷取得技術突破,華為就是成功例子之一。歸根究柢,日本是美國的附庸,只能任人擺布,身不由己,而中國則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可以選擇走自己的道路,不必跟隨美國起舞。這才是中日兩國最大的區別,西方媒體指中國正在重走日本老路,分明是危言聳聽。再說,中國本身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市場,又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更有舉世無雙的舉國體制優勢,豈是日本所能相提並論。
當然,中國正面臨各種經濟和金融難題,內部需求不足,股市疲不能興,資產價格低廉,這些都是事實。但主要還是信心的問題,西方一面倒唱衰,加上外資興風作浪,才是導致市場人心惶惶的根本原因。有人說中美金融戰已悄然開打,並非無的放矢,對方來勢洶洶,中方如何拆解,人們正拭目以待。
就目前而言,中國似乎仍按兵不動,面對市場瘋狂拋售,巨量的國家資金包括央企、國企及社保基金都沒有任何動作,實在耐人尋味。莫非當局還在等待最佳時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願如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