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金融戰

香港的股市不停地跌,由於香港股市主要上市的企業是內地企業,香港的跌市反映着內地股市的連跌。相對於美國和日本股市的大升連升,不少人由此擔心中國的經濟,理由是股市代表市場的信心,股票價跌,顯示市場對有關企業失去信心,資金轉移。而整個市場價格普遍下跌便是資金外流,資金從股市外流甚至可引發資金從香港和內地外流。美國與日本股市上升,部分便可能是資金從中國內地與香港轉移過去。
股市跌,資金外流,始因會是經濟表現不佳,但結果卻會形成惡性循環,從資金與市場信心兩方面來進一步打擊經濟,股市的升跌便牽連整個經濟的榮衰轉變。
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資金在不同國家的市場之間流轉。槓桿化的融資普及,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關連轉趨薄弱,國際游資的規模大於實體經濟,金融的收益便不能單靠實體經濟的經營收益,反而資金流轉產生出來的供求與金融價格變動,才是金融資本的主要收益。資金流轉也反過來衝擊實體經濟,左右實體經濟的收入、消費、投資與生產。資本主義從重商轉為大眾生產而到今天的金融主導。只要有足夠的做作與操縱,財富可以無中生有,虛假需求便變成真實需求,當前美國經濟的運作便是典型的例子。
回到香港與內地的股市。由於香港沒有資金限制,內地金融管制與外匯管理也有眾多的漏洞,多年來的金融改革,使中國經濟與金融走上美國式的高槓桿化,股市更是明顯。
當中美關係和好時,兩國資本可聯手製造金融泡沫來獲取暴利,其中不少的錢跑到美國,支撐美國的泡沫與繁榮。但當中美交惡,尤其是美國視中國為敵,要打擊中國,最有效和容易的是金融戰。簡單地是把資金從中國抽走,阻止新的資金投入,攔阻中國海外金融回流,並以各種金融手段掠奪中國資金,帶離中國。人民幣貶值,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跌,房價跌,都是可用槓桿化的金融工具通過市場來操縱。相對於南海與台海的軍事對峙,金融戰中國是更難應付。
最有效的防衞是暫時收緊金融管理,中國內地絕對可行。內地收緊,來自香港的影響便不大。內地穩,香港便可穩。海外鼓吹的濫發貨幣卻是後遺症,最劣的措施,2008年4萬億元的教訓猶在,傳說中的二兆元救市,應屬陷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