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促法庭更新指引 杜絕禍港假難民

假難民滯港,不少從事非法活動,破壞治安。 假難民滯港,不少從事非法活動,破壞治安。
假難民滯港,不少從事非法活動,破壞治安。
議員:須徹底去除打黑工誘因
港府每年涉及假難民的開支數以億元計,預計過去12個年度白白花費高達110億元公帑。截至去年10月底,仍有約14,700名免遣返聲請人滯留香港。有議員指政府必須徹底杜絕酷刑聲請人留港「打黑工」的誘因,並詢問會否把被羈留人士的不合作行為刑事化、羈留提出酷刑聲請的人士。但政府指即使立類似法例,不合作的人仍可堅持不合作,且大規模羈留所帶來的風險和治安問題絕不能低估。但有議員則指香港「被綁手綁腳」,讓一句「高度公平的準則」令到本港被迫花費巨額冤枉錢,建議政府應要求法庭作出更新配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指引或指示。
議員黎棟國提出質詢,指去年6月,英國法庭在審理一宗涉及聲請人的案件的判決中指出,可將聲請人拒絕合作的行為刑事化,詢問政府是否接納及何時落實法庭的上述建議,以及會否考慮更改政策,全面行使《入境條例》第37ZK條的權力羈留提出酷刑聲請的人士,從而杜絕其打黑工的情況。
指去年底共遣返1851人
政府指2023年底,入境處一共遣送1,851個聲請人,包括215個根據更新政策送走,2023年數字較2020年大幅上升63%。而提問所指的判詞,政府指研究後,認為就算訂立類似法例,不合作的聲請人在服刑之後仍然可以堅持不合作,重複引用相關條文,去起訴同一個持續不合作被羈留人士,除合法性引起爭議外,也涉及大量處理刑事案件調查的資源,因此需要審慎。
政府指羈留必須小心衡量法律、資源、保安,且2014年終審法院裁定在進行遣送程序時,入境處只可以行使權力羈留有關非法入境者一段合理時間,資源運用上,政府必須考慮公帑是否用得其所以及政策的可持續性。
根據2023年約收到2,100個新聲請,而聲請人平均滯留香港3年,如全面引用條例,需要6,300個羈留名額,保安方面,大規模羈留聲請人所帶來的風險和治安問題絕不能低估,因此認為全面羈留不合適。
但議員簡慧敏斥政府「(議員問)方案A得唔得,局長就話A有這樣那樣問題」,詢問政府有何辦法打破僵局。當局則回應指政府工作雖然未必能立刻讓14,000人變成3,000,但也能減少,又指「唔係話呢樣唔得嗰樣唔得」,而是要有合法的方法。
高度公平準則綁手綁腳
會後被問及應如何處理假難民問題,議員葛珮帆指香港現在被綁手綁腳,由於終審法院在判決指提到酷刑聲請的審核必須符合「高度公平的準則」,她斥一句準則令到本港被迫花費巨額冤枉錢,處理大量根本不具資格的申請,還要支付公費法律及人道援助開支等。
葛認為當局應化被動為主動,挑出一兩宗涉及濫用酷刑機制的案件,與律政司商討,要求法庭就酷刑聲請的審核「必須要符合的原則」,作出更新更配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指引或指示。她指普通法的優點是法庭會隨時間發展,作出最切合現今情況的判決,以取代陳舊及過時的案例。
葛珮帆葛珮帆
葛珮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