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財政緊絀知進退 全面撤辣莫再拖

政府本年度財赤料逾千億元,經濟不景,樓市衰頹、股市不振是鐵一般的事實。自2019年反修例風波令社會動盪,香港多年來步入衰運,經濟未見有大起色,各行各業捱得頗辛苦。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底發布,政府面對財政狀況惡化要如何開源節流,成為大家關注焦點。
議員江玉歡表示,根據人口推算報告,香港未來人口轉變巨大,出生率下降已到危險水平,而未來將倍增外來人口,因此預算案要就急速人口改變做好計劃和部署,要未雨綢繆,不能「臨渴先來掘井」。事實上,除了出生率下降,香港人口結構另一個轉變,是隨着移民潮湧現,財力較為穩健的中產階層大量流失,要未雨綢繆確實有理。
針對大型投資項目,議員指政府應該更加審慎看效益,用商業角度衡量基建是否吸引投資,又指如開展北都和大嶼,目前缺少市民、投資者和企業對香港的信心。而政府儲備每況愈下,庫房捉襟見肘,對於政府力推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有議員坦言應暫緩,皆因計劃造價太高,一旦計錯數或通貨膨脹而超支,分分鐘要逾萬億元,是以認為應「先做北都,再謀大嶼」,兩者之間要做選擇。上屆政府提出人工島計劃時,並未有北部都會區概念,而當時人工島亦定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不過,觀乎目前核心商業區如中環、金鐘;第二個核心商業區,即東九龍的空置率相當高,是以議員質疑現時香港是否需要有CBD3。
議員的憂慮不無道理,畢竟明日大嶼隨着「時易世變」,此一時彼一時,一本通書不能讀到老。現屆政府若再堅持要以天文數字填海造就「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除了好大喜功,囿於「面子工程」,實在難有更好的藉口!正如有議員指出,北都計劃已開始進行,如洪水橋、新田科技城等項目,大嶼則只是研究階段。「行有餘力」再研究大嶼,不是更符合若財政緊絀時,應該要緩急先後,將力量集中發展北部都會區,並思考如何與深圳融合,尤其是推動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嗎?
樓市衰頹,不少業主「蝕入肉」,息口持續高企,預計樓價將會再跌逾一成。政界及商界均不約而同,紛紛趁此時機呼籲政府全面撤辣,本欄及產評亦早已指出「炒風」已遏,樓市根本不再需要辣招。目前周期已經逆轉,因此所有樓市辣招在今時今日已然過時。有議員指出,相對2010年措施推出之時,當時市場物業供應少需求卻高,同時息口超低;反觀今天的大環境,息口創15年來最高,加上土地供應多需求減弱,辣招根本沒有需要存在的理由。政府理應多行一步,為樓市全面撤辣,令樓市回復到一個正常且無干預的市場。千萬不要等到樓價斷崖式下跌,堅持過時措施,錯過有力穩定資產價格和市場信心的時機,屆時才全面撤辣恐為時已晚!有議員指目前樓市沒有炒賣氣氛,建議全面撤辣且愈快愈好!旨哉斯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