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策頻改招民怨 垃圾徵費添煩亂

私人屋苑面對回收設施不足問題。 私人屋苑面對回收設施不足問題。
私人屋苑面對回收設施不足問題。
解畫未釋疑慮 增回收配套又靠吹
垃圾徵費在社會爭議不斷下突延遲4個月,至今年8月1日才全面實施。港府昨再度解畫指,由於社會對徵費存眾多疑問,甚至出現恐慌,問題難以文字或影片上解答,期望部分政府部門及指定樓宇率先在4月實地演練,可釋除公眾疑慮;又強調政策非為「收多點錢」,而是鼓勵減廢回收。有物管團體指私人屋苑回收等配套短期未能改善下,日後推行徵費仍會有困難,又預計管理費將增約10%至20%。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連番在電台及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講解最新垃圾徵費安排。他指,最近報道和討論反映大眾對徵費操作細節存眾多疑問,當局應在徵費實施前解答釐清所有疑問,實地測試和演練為最實際、最貼地和有說服力的做法,令大家安心。
稱需5年改市民習慣
議員陳克勤在委員會上問到市民應如何棄置光管、地拖棍等物品,而部分環保署官員早前指可鋸開兩截棄置以節省徵費。謝展寰回應指,實際生活上有不少廢物可回收,光管及已拆除地拖頭的棍均能送到綠在區區回收,市民亦可選擇貼上11元指定標籤棄置地拖棍,或與其他地拖棍紮起一同棄置。
謝續指,當局會在實地演練按不同物品示範棄置方法,強調徵費目的是希望大眾減少垃圾,鼓勵將可回收的廢物做回收,「絕對不是想收多點錢」,而徵費相關收入均用作推廣減廢回收。他提到,外國推行相關法例均需3至5年改變大眾生活習慣,當局會提供適應、學習時間予社會,因此實施初期只會針對極端情況執法。
房屋經理學會秘書王榮樂於電台節目表示認同押後徵費,相信社會在更多的討論下,措施生效時的混亂情況會減少,執行時更暢順。但他指,由於垃圾房細小,即使延期亦難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加20%管理費揀垃圾
王又說因應徵費,屋苑人員需額外揀選違規垃圾,整體管理費料升10%至20%。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亦指,現時全港只有45間「綠在區區」社區回收中心,廢物回收配套設施不足,尤其廚餘回收。
環境局指出,「綠在區區」逐步擴展規模下,去年8月至12月回收量估計已增加大約15%,當局會隨大眾的習慣改變而擴展回收網絡。環保署去年第4季亦已逐步在所有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預計在農曆新年前將會有100個公共屋邨完成安裝,覆蓋約一半屋邨,共約115萬名居民。環保署亦協助私人屋苑安裝廚餘桶,預計在農曆新年前覆蓋30個私人屋苑及3條鄉村,合共安裝約100個回收桶。
現時全港只有45間「綠在區區」社區回收中心。現時全港只有45間「綠在區區」社區回收中心。
現時全港只有45間「綠在區區」社區回收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