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壓瘡分四期 按程度護理

壓瘡的成因一般由持續受壓或摩擦引致。前者因血液供應不到被壓位置,造成皮膚朽壞而形成傷口;後者指身體與外在物體例如床、輪椅接觸時的摩擦力,令身體組織與皮膚內的血管、肌肉及骨骼產生摩擦,令皮膚及其下方軟組織局部破損。壓瘡常發於臥床病人,因為他們的身體與床之間經常有摩擦,呈現方式為疼痛,完整皮膚或潰瘍。
壓瘡一般可分為四期,亦有無法分期的潰爛程度。第一期為紅斑期,皮膚完整但會出現不會褪色的紅斑,出現症狀之前有機會感覺到溫度異常,這時候可以用阻隔性藥膏(如Zinc Oxide)及透明薄膜以作保護。
第二期部分皮膚缺損,真皮層露出,能看見紅或粉紅色濕潤的傷口,有機會見到完整或破損的血清水泡,通常由摩擦引致,這階段建議使用可以保持傷口濕潤的敷料,如親水膠體敷料。
第三期全層皮膚缺損,可以看到脂肪組織,通常會有肉芽組織或捲邊,更有機會看到壞死組織與焦痂。
第四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損,露出筋膜、肌肉、軟骨、肌腱等,有機會見到壞死組織與焦痂。第三和四期通常需要進行壞死性組織清創術,配合傷口處理和預防細菌感染。
定時換臥床姿勢預防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照顧者可以每二至四小時為臥床病人轉換姿勢,避免長時間同一部位受壓。另外,照顧者亦需確保病人有攝取足夠熱量和蛋白質,供新陳代謝之用。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