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律師會:AI不能取代法律專業

【本報訊】愈來愈多人採用人工智能(AI)工具。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指業界正面臨一場人工智能的變革浪潮,儘管科技促使工作增值的同時,亦存在流失崗位的隱憂,但終究也不能取代法律專業,畢竟人工智能不應代替人類的判斷。
律師會昨發表《人工智慧對法律專業的影響》的立場文件,陳澤銘指律師會明白AI對行業帶來的好處,如將重複性高的工作自動化、精確地處理數據和文件,顯著地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讓律師可專注一些高增值的工作,然而不當使用會帶來嚴重後果。他舉例曾有一外國律師利用ChatGPT尋找案例並撰寫陳詞,但上到法庭才發覺ChatGPT所給予的案例是虛構的,可見完全依賴人工智能,藉此替代法律工作是不可能的。
他指新科技的出現,勢必對工種或人手帶來一些轉變,或會逐漸減少對一些初級法律的需求,而業界必須有此意識,預視將來有甚麼新發展的工種,培訓能充分配合人工智能的法律專業角色。有見AI的普遍應用,將來市民遇上官司,有可能求助於非法律專業、且不受律師會規管的「法律意見提供者」,情況值得探討。
指存偏見歧視洩密風險
文件亦全面分析AI工具的能力、限制、風險及對法律專業的影響。他指AI的大型語言模型並非對詞語的理解,亦會出現偏見、歧視或個人資料私穩風險,亦未必能夠確保資料真確性,而運用AI而自我代表的訴訟人因未經正式法律訓練,對當事人或司法公義未必最有利。文件亦闡述了法律教育應採用跨學科模式,司法機構應加強法官的培訓,倡議政府支持或資助AI的培訓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