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垃圾徵費又推遲 怨罵聲中疑問多

政府早於2005年首次提出垃圾徵費計劃,拖拖拉拉到了2014年才正式提交立法會審議,條例草案終於在2021年在立法會通過。要言之,都算「好事多磨」,拖了近20年到了垃圾徵費實施在即,卻因港府宣傳不足、思慮不周而引起一大堆問題,甚且有些問題更令人啼笑皆非,譬如說叫市民把地拖棍鋸開兩截,方便裝進特製垃圾袋?你叫體弱多病的獨居長者如何是好?此外,如何回收廚餘、怎樣在每幢大廈後樓梯安裝閉路電視監控住戶有否亂丟垃圾?若住戶沒有使用指定垃圾袋而棄置垃圾於天台或天井,清潔工是否會不收集等,似乎真是「垃圾」問題多多,諗起都頭痕!
政府未能消除垃圾徵費的種種疑慮,當然未能達到訊息簡潔、鮮明及「入屋」,自然引起各界怨罵聲。環保署署長徐浩光接受報章訪問,甚且指「清不清楚好多時候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不清楚」。以如此傲慢的態度解釋垃圾徵費存在的亂象,無視市民大眾、飲食業界、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等面對的困難,指摘「自己不想弄清楚就幾時都不清楚」是否過於晦氣、粗疏和不負責任?政府推行政策,難道是想令市民和政府變成「油水關係」?如此一來,政策如何會推行得暢順?
眼見市民、議員等對高官的言論反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開特別記者會表示,由於需時讓社會了解垃圾收費,故宣布原定4月1日起生效的垃圾徵費,將第二度押後多4個月,至今年8月起執行。局長繼續解說,4月1日起政府部門及樓宇會先行先試,以便向公眾展示實際操作,而非單靠抽象解說,讓市民更了解實施細節云云。有關建議獲特首支持,並指派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協調跨局及跨部門間合作。如此提高垃圾徵費格局,是否形式多於實際?不要忘記,前年8月展開聲勢浩大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這場清潔大騷亦由卓副司長領導,可惜踏入新一年,衞生黑點竟然不減反增!可見一個計劃的成功,也並不是單靠更高層的官員指揮就事半功倍,而是要靠整個團隊是否有心有肺有靈魂!要言之,就是要「不離地」,持之以恒並容易執行!
謝展寰局長一味以「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強調再延遲政策,是讓政府部門先試行垃圾徵費,可演練及理順磨合期間出現的小問題,亦可向公眾起展示作用,當局屆時會將相關實地展示的每個環節拍成片段,相信市民見到後,很快會明白及放心,知道垃圾徵費是簡單易行。是否如此?大家不妨「姑妄聽之」,到8月當知局長言之鑿鑿的「諾言」,是否「簡單易行」!反正港產官僚食慣生菜!
事實上,垃圾徵費存在疑慮太多,不單止改變市民習慣,提到收費更是影響民生。有劏房戶已被業主立案法團指因管理處需購買指定袋,向住戶增收100元管理費;至於飲食業擔心廚餘分類難請人,寧願「含淚」支付垃圾費,指出既無法減廢,又令業界成本大大提升,將是雙輸局面。看來垃圾徵費是亥時出世,8月能否順風順水推行「建設香港的生態和文明」?用高官的邏輯:「如果你無信心,政府說得再咬牙切齒你也無信心」。是以大家只好信,不要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