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勢頭慢 消費信心無力挽
股樓積弱 市道冷清 港人比疫情時更慳皮
疫後復常將近一年,本港經濟未見復甦,股樓全無起色,消費市道更加低迷。有政黨昨公布每半年一次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當中3個指數之一的「目前狀況指數」由2023年6月時的84下跌至歷年第二低的77,其餘指數的數值亦較上次調查有所下跌,且還低過疫情時期。對於有關指數下跌,有議員認為是經濟復甦力度未及預期,股市樓市疲弱、地緣政治和高息環境亦令市場瀰漫負面氣氛。由於疫情改變消費模式,各界宜調節思維以迎合市場環境,而政府亦應設法提振市民的消費信心。
昨日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去年12月11日至19日訪問802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市民。3個指數內容則分別是回看過去一年及現在的「目前狀況指數」;展望未來的「消費者預期指數」;以及綜觀過去、現在及將來的「綜合消費者情緒指數」。所得數值分別為77、91、87。相對疫情期間,該指數在2021年6月錄得的數值為106、97、100,跌幅明顯。
發布利好數據 助提振信心
議員周浩鼎指調查反映市民對經濟狀況的擔憂,畢竟去年年初不少市民都對經濟市道持樂觀態度,惟復甦力度比預期緩慢,政府亦將本地生產總值(GDP) 的增長預測不斷向下修訂,加上樓價下滑等消息,容易引致負面情緒。但他又指去年底亦有多項數據顯示本港經濟有令人鼓舞的表現,例如去年的訪港旅客回復至疫情前五成半的水平;2.9%的失業率反映本港近乎全民就業;加上逾9,000間外國公司回港進駐、超過300家外資企業打算來港落戶,顯示香港疫後經濟復甦情況其實不如坊間悲觀,他建議政府適時發放利好數據,以提振市民對於本港經濟狀況的信心。
網購成潮流 零售店忌死守
另一議員陳學鋒表示,商業經營因疫情而出現變化,然而不少仍採取疫情前的經營模式,導致同實際情況有落差,他說的確有一些店舖關門大吉,市面較為冷清,但其實網購的數字正不斷上升,單純的店舖零售模式未必跟得上潮流。在旅遊方面,亦由疫情前的團體旅遊購物,改變成個人「深度遊」並轉向較零碎的消費體驗。他建議社會各界應針對疫後整體經濟模式而轉變營商思維,迎合市場環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