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復常通關後 港空氣質素顯著轉差

【本報訊】有環保團體發現本港復常及通關後,空氣污染水平亦疫後反彈,其中臭氧年均濃度連年攀升,路邊監測站年均濃度按年升32%,與一般監測站濃度同破有紀錄以來新高,而其他污染物年均濃度大多均升至少10%,高達29%,唯獨路邊的二氧化氮濃度按年稍跌2%。團體料臭氧情況會愈來愈嚴重,促制訂本地和區域方案應對。
多種污染物濃度創新高
「健康空氣行動」檢視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過去一年的數據,指本港空氣質素在2022年紀錄以來最佳後,去年顯著轉差,絕大部分主要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錄得升幅,逼近2019年疫情爆發前水平。其中,臭氧的路邊監測站臭氧年均濃度升幅最高,由2022年的每立方米34微克,暴升32%至45微克;一般監測站的年均濃度亦升8%,達到每立方米64微克,皆是環保署監測站自200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亦有明顯升幅,例如微細懸浮粒子(PM2.5)在一般監察站的年均濃度按年升24%,幅度達29%;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路邊監察站的年均濃度亦升24%。
健康空氣行動指,氣候變化令氣溫上升,高溫下臭氧更易形成,加上隨電動車日漸普及,減少車輛排放可消耗臭氧的污染物。團體促請港府盡快制訂本地和區域方案,應對臭氧升勢,亦促請政府全面推行綠色運輸、發展郵輪碼頭岸電,亦應收緊空氣質素指標與世界衞生組織看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