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台港變化

台灣和香港很多年來關係密切,人員往來頻密,部分原因是因為英治。英國政府禁制中國內地在港的政治活動,變相保護了台灣國民黨政治勢力在港的發展。內地長期為美國圍堵封鎖,在外(包括在港)的影響有限。
台灣香港華人社會相通,但內地改革開放後,一方面台港不少人開始進入內地經商就學、探親移居,兩岸三地出現了融和之勢;另一方面,內地復興,各方面的影響力量擴大,與台灣的政權形成衝突和競爭。美國推動台灣走上台獨的道路,台港關係因兩岸政治關係而變化,在兩地關係中,香港失去了自主性。
北京統戰台灣,惠台政策有利台港關係發展,但台獨勢力的興起,卻增加了對北京的抗拒,並由此而對與香港的來往增添顧慮與限制。近年中美關係轉惡,台獨勢力猖獗,與美國合流在港發動黑暴顏色革命,威脅香港的安定和北京對香港的主權,香港更成為中美和兩岸政治角力的磨心,因而香港更不可能在台港關係上再有任何主動。於是,當北京改變對台政策,由惠台轉為制台,便從根本上改變香港與台灣的關係。
北京對台的政策不再將之視作特殊,而將台灣朝福建當地語系化方向發展,使之與福建融合。這樣有利於福建與台灣的經貿來往,但變得以福建為主,也以福建的發展為主,把台灣的人才、技術與經濟資源吸納過來,削弱台灣本地的發展。在福建以外可能會增添限制,迫使台灣與福建融合。在這樣的政策底下,北京未必願意香港作為台灣對外的突破點,而台灣亦不會對香港有信心。
在北京制台底下,台灣的反應是捨大陸而投靠美國、日本,尋求與大陸脫鈎,也減少與香港的經貿來往。台灣現時外貿以大陸為主,也依賴對大陸龐大的貿易順差,真的脫鈎不易。可是從台獨上台美國的政治要求來看,必然盡力追求脫鈎。美國與日本(南韓)將給予台灣產品關稅等的優惠,用政策和對北京制裁來推動台灣企業脫鈎,把市場和部配件來源從大陸轉移出去,改與美國體系(特別是北美)和日本融合。整個社會的取向會強制地向東,而不是向西的大陸與香港為重點。對香港,相信多會是政治加強滲透,而不是經貿金融合作。香港不得不防,也不得不降低與台灣的來往與連接。台港關係也無法不走上疏離以至隔絕的方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