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路邊野芋不要採 東呼即應揭毒害

海芋外形類似芋頭(圖)。 海芋外形類似芋頭(圖)。
海芋外形類似芋頭(圖)。
暖包浴鹽洗衣球 疏忽屢誤放入口
近期本港發生多宗食物中毒個案,當中有市民進食野生芋頭後,出現喉嚨痛及聲嘶等病徵而入院,臨床診斷是懷疑草酸鈣針晶體中毒。有學者指,市民缺乏分辨能力,亂摘野生植物進食,極不明智。此外,台灣有人將洗衣球當啫喱軟糖食;香港有人將暖包當芝麻糊、浴鹽當粟米湯沖水飲,有醫生表示,同類案件雖不常見,惟後果可以很嚴重,《東呼即應》就「禍從口入」此課題作出探討。
近年不時有港人因進食野菇、野生芋頭後,出現食物中毒個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趙紹惠表示,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溫度相對較高,加上春天氣候濕潤,夏季較多風雨,所以不少生物適合在香港生長,但以食用菇為例,自然界只有一成可以食用。
海芋誤食可致麻痹胃出血
趙紹惠又指,海芋經常被誤認為芋頭,部分野生芋頭會產生名為「草酸鈣」的結晶體,在顯微鏡下會呈現多條針狀物體,一旦進食容易破壞口腔內的細胞,引致口腔發炎、麻痹;若吞食落肚,更可能導致胃出血。她續稱,絕大部分市民未必能靠雙眼、鼻子,分辨野生生物是否有毒,呼籲市民不要胡亂採摘及進食。
《東呼即應》認為,市民對入口食物掉以輕心,或與負責為食物安全把關的港產官僚,很多時在食安檢測工作上只會虛應故事;反而消費者委員會、傳媒發現市面問題食品的個案,就不絕如縷,例如本報早前揭發有致癌問題的糉,於本地街市出售。《東呼即應》呼籲,食物安全中心應做好分內工作,認真處理食品檢測工作,不要令問題食物流入市面。
洗衣球當軟糖 長者須洗胃
此外,台灣有傳媒報道,當地有政客為造勢,派洗衣球做紀念品,惟有長者誤當啫喱軟糖食用,結果要送院洗胃。香港亦有類似事件,據香港中毒諮詢中心2018年發表因誤食而要送院治療的個案,一名80歲伯伯誤將暖包當芝麻糊食用,最後須要送院服用通便藥排出;另有市民因不懂日文,誤將日本浴鹽,當作粟米湯沖劑飲用。
醫院管理局香港中毒控制中心顧問醫生陳志強指,同類「食錯嘢」案件其實並不常見,只有零星個案,但每次發生均會情況嚴重,例如誤食洗衣球,會令洗衣球裏面的清潔液嗆入肺部,國外更曾有死亡個案。他建議,市民可以把洗衣球等物品,置放到小朋友接觸不到的地方;假如老人有認知上的問題,亦應避免把此類用品交給他們。陳提醒,若不幸進食有毒食物感到不適,應盡快請求醫護幫助;如果情況嚴重,應該去急診室求醫。
有長者誤把洗衣球當啫喱軟糖食用。有長者誤把洗衣球當啫喱軟糖食用。
有長者誤把洗衣球當啫喱軟糖食用。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陳志強陳志強
陳志強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趙紹惠趙紹惠
趙紹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