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社會百病纏鬥 港人折壽 男:83.2歲跌至80.7歲 女:87.9歲減至86.8歲

瘟神送極唔走 瘟神送極唔走
瘟神送極唔走
瘟神送極唔走 安老支援不夠 政治爭拗難休 經濟瀕臨失救
香港曾是全球最長壽城市,但該寶座在政治爭拗、經濟衰退、疫魔困擾下已喪失。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刊》2024年1月號披露,2022年本港男性平均壽命僅為80.7歲,較2021年減少近3年,落後於日本及挪威。而女性平均壽命亦減少一年至86.8歲,無論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都較日本短。同年死亡人數卻突破6.3萬人,創近年新高。另一方面,本港活產嬰兒數目由2012年的91,558人跌至2022年僅32,501人,10年間下跌超過六成。成人壽命減短、新生兒又大減,兩大因素令本港人口結構愈趨不健康。有關注長者權益的組織認為,本港安老服務側重身體而忽視心靈,不少獨居長者因抑鬱而了結生命,促當局增撥資源落區關顧長者及有需要市民,亦可倣效日本設立更完善安老政策,讓市民真正活得快樂而長壽。
最新《香港統計月刊》指出,2022年港人平均預期壽命較2021年下跌,其中男性平均為80.7歲,女性為86.8歲,比2021年的83.2歲及87.9歲有頗大減縮。比較各地數據,香港的兩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與日本及新加坡等正經歷低死亡率的經濟體相若。
頭號殺手 呼吸系統病取代腫瘤
港人近年以長壽見稱,2011年及2021年無論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都位於全球首位,當中2021年女性更達87.9歲,比日本的87.6歲還要高。不過,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本港的長壽指標就開始下降。在2022年,呼吸系統疾病(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更取代腫瘤,成為男性及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港男女於2022年的平均預期壽命均較2021年略減,但整體(1991至2022年)仍呈上升趨勢,亦與其他死亡率低的國家相近。
新生嬰兒 10年間大跌超過6成
統計月刊又指,日本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1.1歲同87.1歲(詳見表),不但高於香港,女性亦位列全球第一。至於新加坡,男性平均預期壽命與香港相同,女性就低於香港、為85.2歲。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與法國、丹麥、瑞典及挪威等歐洲國家相若。
至於過去30年本港的標準化死亡率,則由1991年每1,000人有11.8人死亡,一度下跌至2021年的6.9人;但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死亡率顯著回升至每1,000人有8.4人死亡。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出生率持續下跌,統計指,本港活產嬰兒數目由2012年的91,558人跌至2022年僅32,501人,10年間下跌超過六成。至於粗出生率(按每1,000名人口計算)由為2012年的12.8人,銳跌至2022年的4.4人。而登記結婚數目亦由2012年的60,459宗,驟降至2022年的30,012宗。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指,本港醫療系統側重市民的身體健康,很多長者身體上的確得到很全面的照顧,惟政府以至社會都忽略了包括長者在內的市民情緒上的需要,加上家庭結構改變,以往數代同住的情況減少,造成很多獨居長者。許多情緒上得不到支援,有人抑鬱,甚至會因而了結生命,這也可從統計數字中反映出來。
身體健康 需兼顧生活心靈需要
李強調,長壽不只能看身體是否能夠支撐,而要觀乎整體生活及心靈是否富足,否則再長壽亦只屬殘留軀殼,並非真正快樂。政府現時已成立關愛隊,建議增撥資源培訓,讓部分成員具備心理輔導上的知識,可在落區時協助篩選出情緒有問題人士,再轉介專業人士支援,而整個香港社會亦受到不明朗環境及經濟衰弱而背負沉重壓力,政府應對症下藥加強心靈支援,亦可參考日本等先進國家設立良好安老政策,民間亦應提升敬老精神,互助互愛才可令香港再成長壽之都。
安老支援不夠安老支援不夠
安老支援不夠
2022年全球長壽國家/城市2022年全球長壽國家/城市
2022年全球長壽國家/城市
政治爭拗難休政治爭拗難休
政治爭拗難休
本港曾為全球最長壽城市,2021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87.9歲。本港曾為全球最長壽城市,2021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87.9歲。
本港曾為全球最長壽城市,2021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87.9歲。
經濟瀕臨失救經濟瀕臨失救
經濟瀕臨失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