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半壁江山動搖 遏窮中產趨勢

政府早前對樓市「減辣」但不撤辣。立法會辯論「關注中產階層的需要」議員議案,有議員批評政府對中產支援少,中產抽居屋大部分不合資格,公屋更加不會有,而買私樓亦是不容易,更是「交稅多,福利少」,促請政府全面撤辣。有議員指港府一直拒絕定義何謂中產,社會福利和未來規劃亦沒有將中產納入其中,令他們感到被忽略,促港府設立中產事務委員會。
中產普遍交稅多福利少,中產家庭居住佔開支比率約四成,而基層居住佔開支比率約一成,出現「窮中產」現象。30年來大學生入職起薪點未有大改變,物價卻飛升,令不少青年「躺平」為申請公屋,導致中產下流化,也妨礙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研究顯示,只有中產或中間階層佔據社會的「半壁江山」,即人口比例的50%,這樣才是一個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近年來,香港始終受困於貧富懸殊與樓價高企兩大問題,以致動搖了原本穩定或準穩定的社會結構。夾心階層家庭月收入介於2萬至6萬元之間,佔香港約30%的家庭住戶。他們的收入超出輪候公屋資格上限,卻無力購置私樓,社會多以「窮中產」形容之,當中更是包括大量年輕人。
港府的房屋政策較關注公屋,卻忽略一大批無資格輪候公屋、亦無能力購置私樓的窮中產。他們本應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卻淪為「無殼蝸牛」,漸對社會失去信心。對窮中產而言,無論香港建公屋還是建私樓、填海還是發展郊野公園,均未能分享發展成果。他們主要租住私人物業,隨着樓價持續上升,只能愈租愈小、愈租愈遠,甚至租住劏房。公屋輪候6年史上最長,但尚有一個6年的期限;而窮中產疲於應付生活壓力,置業無望,能享受到的其他社會福利亦不多,他們的生活有時還不如居住公屋中的社會基層。
香港經濟不景,樓市衰頹是鐵一般的事實。儘管普遍相信今年美國利率見頂,但香港繼續湧現大批出血割價盤。政府賣地頻頻流標,去年錄得6宗流標個案。政府日前公布今年1至3月賣地計劃,主動煞停供應,政府停止賣地是樓市陷入極大危機的警號。減辣是緩減樓價跌勢措施,亦為日後全面撤辣鋪路,是樓市政策正常化的過程。減辣的主要目的,是要製造正常的樓宇交投,讓每個月4千至5千宗的成交量,恢復至正常的一萬宗左右。
全面撤辣 減輕負擔
置業問題困擾中產,政府應為中產提供更多置業選擇,目前樓市炒風已退,港府應全面撤辣,幫助中產置業和減輕負擔。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應考慮為中產延長自置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年期,增加最高扣減額,同時提供減免差餉和地租,並要下調股票印花稅。香港中產一向習慣自食其力,自己拚搏,辛苦捱都是想看到有合理的回報。期望政府認真研究上述建議,減輕中產的生活和經濟壓力,提升其生活質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