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開徵離境稅恐得不償失

人窮思舊債,特區政府面對嚴重財赤,但缺乏能力和決心去緊縮開支,惟有四處翻箱倒籠,尋找各類開源建議。其一叫做銷售稅、消費稅或商品及服務稅,但現時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本地零售及餐飲行業一潭死水,再徵銷售稅不僅殺經濟兼殺百業,也等同政治自殺。
其二叫做離境稅,當中又分海路、陸路及空路離境稅。1999年香港經歷完亞洲金融風暴打擊,樓價地價及股市大跌,政府收入縮水,時任財政司司長也曾經提議過,但很快就被打沉。原因之一是政治不正確,當年香港剛回歸不久,市民的愛國情懷仍在,港獨思潮尚未抬頭,離境稅妨礙兩地人民交往,並不可取。
另一原因是擔心其實際效果,當時建議每人每次離境收18元,說多不多,難以阻嚇一般家庭北上飲食購物旅遊。但18元說少也不少,對於有實際需要經常往返兩地的基層市民構成沉重負擔。如果要搞豁免機制,由特區公務員來篩選處理,單計行政費可能也不止18元一個人,絕對得不償失。
同樣的反對理由,在今天仍然適用,而且理據更強。中央力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特區政府卻自我設限,提議向跨境人流抽稅,實為大逆不道。再者,港人酷愛北上消費,除了物價平,還有服務好,選擇多,性價比高,就算現在收貴10倍變成180元一位,相信許多市民都會照舊北上,隨時更會特意留多兩晚及增加消費額,以「賺回」被政府收取的離境稅,令香港市道淡上加淡,業界慘上加慘。
此外,部分港人不惜長途跋涉北上消費,其實也是一種抗通脹自救手法。政府截斷此路徑,勢必影響基層生計,自製民生憂難,有違國家領導人指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