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管局:急症倘僅輕微加價 求診數字難望向下

急症室壓力愈來愈大。 急症室壓力愈來愈大。
急症室壓力愈來愈大。
六成屬非緊急病人轉往普通科缺誘因
政府研究增加急症室收費、並擬引入按病人類別「可加可減」模式收費,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目前過半數急症室病人屬於次緊急或非緊急,會影響真正有需要的病人使用緊急醫療服務,而急症室收費若只「加少少」,無助減少求診人數。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相信加價最多涉及100、200元,對基層病人的壓力不大,認為劃一調升收費,可以減免前線醫護人員的分流壓力及相關爭拗。
高拔陞表示,現時急症室收費處於低水平,卻能提供涵蓋化驗和檢查等多項服務,病人根本沒有誘因轉向普通科門診診所求醫,談到加價到哪一水平,他指政府會考慮多項因素,但認為如果只是加多一點,並無助減少求診人數。衞生官員昨在另一場合亦指,現時第4及第5類非緊急病人佔整體急症室使用率約60%,單靠輪候時間來控制服務有很多弊處,例如令大量病人聚集在急症室,醫護人員同時亦要費心監察和照顧等候期間的病人,造成壓力。
當局不希望見到醫護救急扶危的專業變成處理普通病症,浪費其專業培訓,令急症室變成普通科門診,認為調整收費後,有助減少非緊急類別的病人數量,令醫護更集中處理第2(危急)及第3類(緊急)的病人,縮短其輪候時間。
醫學會:加百元對基層壓力細
鄭志文昨日出席一個活動亦指,急症室現時求診病人逾半都是第4、5類人士,原則上不屬於急症,甚至有人會覺得收費180元是「抵睇」,以至急症室壓力愈來愈大。他認為調升急症室診費有助減少非緊急病人求診的誘因,雖然不能徹底減少求診者,但若每日能夠減少幾百名求診者,已能大大減低前線醫護的負擔。
被問到急症室加價多少較恰當,鄭估計加價只涉及100、200元,按每年求診一至兩次計,應不會對基層病人造成大壓力。至於是否按類別收費,他則認同劃一加價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這樣不會增加前線人員額外負擔。
坊間有意見認為很多私人診所不會在晚上或假期時營業,而且收費高,政府會否推出更多配套、疏導公院壓力。衞生官員表示,政府將加強相關配套,譬如早前已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及「慢病共治計劃」等,希望與私人市場協調,讓市民有更多基層醫療選擇。
當局指急症室收費處於低水平,病人轉向普通科求醫缺誘因。當局指急症室收費處於低水平,病人轉向普通科求醫缺誘因。
當局指急症室收費處於低水平,病人轉向普通科求醫缺誘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