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應撤辣但不宜停賣地

筆者不止一次指出,隨着息口上升,供應增加,加上香港與內地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外圍地緣政治風險日增,本港樓市已出現根本性的轉變,政府理應在去年以至更早時間全面「撤辣」。可惜特區政府做事一貫後知後覺,畏首畏尾,在去年施政報告只肯局部「減辣」。結果樓價踏入新一年後加速下跌,負資產、蝕讓及銀主盤個案倍增,進一步打擊市民的消費意欲及對前景的信心,令香港經濟出現螺旋式下滑危機。
許多市場人士與政黨、議員,近日都要求政府在下月發表的新一年度預算案補鑊,立即、全面撤銷所有樓市辣招。目的不是為了救市或救地產商,而是拯救一眾小業主與香港的零售、餐飲市道,讓物業市場回歸正常自由運作,不受政府的過時政策所干預。對於政府近日公布今年首季暫停出售住宅及商業地皮,作為短期措施,讓市場有時間稍作喘息,不會因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流標或「零標」而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實在無可厚非。但政府同時要吸取當年金融風暴與沙士時的教訓,不應長時間、全面停售土地,否則過幾年可能又會出現土地及房屋供應斷層,令劏房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
如何在市場信心不足下避免賣地流標?其實與處理辣招問題一樣,就是回歸自由市場運作。政府不應罔顧市場情況,訂下過高及不切實際的賣地底價,甚至可以完全不設底價。只要有人肯入標投地,就價低者得,這樣肯定不愁沒有發展商入標。當然,有關做法可能會令政府蝕底一次,但是其他發展商見到原來有機會以超筍價「執雞」,下次就會有更多人參與競投,出價也會更為合理。這樣不單止可以保住長遠房屋供應,還可以令庫房不至於全無短期賣地收入,除笨有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