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孭仔燈變奪命燈 大埔十字路口禍頻生

71S巴士上月在南運路和廣福道交界與一輛私家車相撞。 71S巴士上月在南運路和廣福道交界與一輛私家車相撞。
71S巴士上月在南運路和廣福道交界與一輛私家車相撞。
東呼即應揪「伏位」 專家促改善設計
大埔廣福道與南運路交界,近月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同一地點三番四次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到底是司機駕駛態度有問題,抑或道路設計有「伏位」,《東呼即應》找來地區人士和專家,分析意外頻生的原因。有地區人士及教車師傅團體指出,除司機駕駛態度問題,該處道路設計亦是意外原因,上址十字路口有幾個俗稱「孭仔燈」的燈位,容易令駕駛人士混淆,促請當局留意道路設計。
上月17日一輛71S線雙層巴士,在大埔南運路和廣福道交界與一輛私家車相撞,私家車被撞至「打白鴿轉」後繼而掉頭,車尾撞到交通燈柱停下,幸好無人受傷。再早之前,幾乎在同一位置,一輛專線小巴沿南運路右轉進入廣福道時突然失事,車頭直撼石壆,司機被救出後送院搶救,最終不治。而在去年4月,又是廣福道近南運路交界,一輛的士凌晨時分與雙層九巴相撞,彈飛約7米才停下來,的哥頭部和臉部受傷。回顧於2021年8月一輛的士剷上廣福道安全島釀成兩人死多人受傷的慘劇,當時已經有人指出安全島設計老舊,早就不符合現時人多車多的時代需求。
大埔廣福道及南運路的十字路口經常發生交通事故,以致經常塞車,十字路口有幾個「孭仔燈」的燈位,本來是提醒駕駛者可優先轉彎,但由於箭嘴是綠色,又放在綠燈側邊,反而變成車禍元兇。香港商用車輛駕駛教師協會主席鄭楚光表示,如天色陰暗或晚上車速快,望起來就是綠燈,駕駛者很容易直去,發生嚴重錯誤。他建議司機見到箭嘴要減慢車速,以免衝燈。
不良駕駛態度 增意外頻率
其實「孭仔燈」變「奪命燈」的問題早已被各界批評多年,但至今都未有檢討或改善。大埔區議員梅少峰則建議,可以安裝暫時在香港很少見的高架燈,希望盡早讓駕駛者能及早看到前面的燈位是紅燈還是綠燈,或者左轉右轉的方向。除了「孭仔燈」,很多設計亦有問題,梅指不少車要在很短時間內由三線選定行車線,特別在暗斜的位置車速相對會快一點,短時間內由三線變兩線對司機來說比較危險。
除設計的「伏位」外,司機不良駕駛習慣與態度亦會增加交通意外頻率。地區人士毛家俊指,廣福道不是高速路,但個別司機衝燈尾的情況很常見,甚至切線時不會注意左右的路況,欠缺禮讓精神,看到有空位便插進。他建議在路口增設攝錄鏡頭,或者偶爾安排執法人員針對駕駛態度在附近執法。
「孭仔燈」設計容易變成車禍元兇。「孭仔燈」設計容易變成車禍元兇。
「孭仔燈」設計容易變成車禍元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