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急症室按危急收費 專家憂礙前線運作

政府擬按嚴重程度決定急症室收費。 政府擬按嚴重程度決定急症室收費。
政府擬按嚴重程度決定急症室收費。
【本報訊】當局研究調整7年沒有加價的急症室收費,衞生官員更拋出「可加可減」機制,危殆及危急病人收費或低於現水平的180港元;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則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瑪麗醫院前行政總監陸志聰昨日直指構思爭議性大,強調急症室輪候時間長不能只靠加價解決,當前急症室猶如「打仗」,隨時面對災難,若急症室按病人危急實施不同收費,容易影響前線運作及引起爭議。若醫護花精力處理與臨床治療無關的事,則更不理想。
恐病者等候期情況轉差
現時急症室輪候時間動輒需要4至5小時,濫用情況嚴重,衞生官員表示,當局正構思向「次緊急」和「非緊急」類別求診者收取較高費用,以便集中資源服務有緊急需要的病人。不過,建議引起前線醫護及病人組織關注。陸志聰表示,以往公立醫院曾嘗試集中資源處理較危急病人,惟「緊急」個案與「嚴重」個案不同,即使被列作「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病人,當中約10%經臨床診斷後有入院需要。若實行病人分類收費,必須有措施防止病人在等候診治時情況轉差,例如盲腸炎或小童發燒等,早期病情未必會完全反映在生命表徵上,難以察覺嚴重性。
另外,陸志聰又提到大多私營醫療機構不設夜診,若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相信業界會有興趣提供夜診服務。他又提及過去公立醫院曾經嘗試公私營協作計劃,即在公立醫院急症室附近設立私家診所,惟當時合作不成熟。新冠疫情期間,公私營醫療機構試過以視像方式遙距診症,值得研究作為長遠措施,但強調要小心遙距診症的準確度及責任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