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日和解

不少人強調中日世仇,因此不可能有中日和解。從近代歷史看,或可這樣說。但中日交戰,從來都是統治階級的戰爭,中日人民均屬受害者。中國反對的是日本軍國主義,同樣地韓國人民以至中國台灣的民眾,反對的是日本的殖民主義,中國不會反對和仇視日本民眾。
此所以在抗戰期間,中共軍隊中亦有日本人參與,他們的參戰是與日本軍國主義作戰,不是背叛日本國家,也不是歸附中國國家。二次大戰的戰爭,是國際反德意等國的法西斯主義,不是反德國、意大利的民眾。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等附在國家身上,卻不是國家,更不應連累各國人民。即使軍國主義等有附庸的人,他們也是受害者,犯上罪應受刑罰,止此而已,不應有連坐的不合理要求。
中國的文明、文化思想都不走極端,中庸之道在於義,義在於宜,不是執着一點不變。所以,即使在抗戰時與日本軍國主義軍隊拚死作戰,中共在戰後、在立國後並沒有仇視日本。1972年至1978年中日建交、簽和平友好條約,反映中共和中國內部的傳統政治心態,不以外國外族為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侵佔別國,而是共同建立共處的秩序,讓天下太平,人民安居。
北京近年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也是從中國傳統的小康進至大同階段,共同命運便不應有敵我世仇之念,一如一帶一路倡議恢復的絲綢之路,不是帝國擴張,而是共商共建共用。中國在2018年與日本簽訂在第三國家市場合作的決議,也表明中國願意與日本合作,而不是互相針對。日本政府的反應如何,非中國所能控制,反映日本國內政治情況和日本與美國的關係。中國所做的是爭取中日合作,不介意表示善意,這是中國外交與西方霸權主義外交的根本差別。
中日和解不是易事,但正如1972年至1978年中日建交的過程,也是從不可能中開創出來。當時是美國要聯華制蘇,才向中國讓步,也因而放寬了對日本、歐洲的控制。今天中日之爭,主要是美國因素。若去掉美國因素,依中日現時的情況,兩國和解合作是雙贏之道。日本民間企業熱衷與中國合作,只是礙於政府限制和美國制裁的恐嚇。美國霸權主義正在走下坡,中日未來和解合作的機會不小,不能因偏隘的種族主義思想阻礙,而失去這個巨大的發展機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