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基建貴慢 前車可鑑 發展北都 質效難保

多名議員批評《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有不足之處。 多名議員批評《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有不足之處。
多名議員批評《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有不足之處。
千億赤字莫財 議員關注錢從何來
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緩慢,立法會昨通過有關北都發展的動議及修訂,有議員斥政府在加強推進北都發展的機制不足,亦有議員指本港正面臨巨大財赤壓力,再加上政府早前推出的原址換地申請反應冷淡,令公眾關注北都發展「錢從何來」?再加上近年不少大型基建令人感到「又貴又慢」,還不時出現延誤超支等問題,政府如何保質保效是一大考驗。
提出動議的議員陳月明指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眨眼間已經兩年,但基建以及交通配套卻尚未完善,區內更有歷史遺留的規劃問題,如口岸附近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廚餘處理中心,未來甚至會搬遷屠房到口岸附近,以及興建焚化爐,認為非常不合適,希望新界東北堆填區盡快關閉及綠色轉型,堆填區對環境的矛盾就會化解,並推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
籲設專屬條例拆牆鬆綁
她建議要善用北部都會區的口岸優勢,例如參考機場有機管局條例,北都亦可以有專屬條例《北部都會發展條例》為發展拆牆鬆綁,以便重新審慎考慮口岸附近的規劃問題、推動人員往來,激活口岸經濟區,為吸引人才及兩地居民往來提供基礎、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推動城鄉共融。
另一議員黎棟國認為北都兼顧改善本港生活的角色,與市民福祉息息相關,但本港連續多年有財赤,但北都設計的數目涉及數字,因此如何做好設計關鍵所在,冀當局做好融資工作,而因應發債成本急劇上升,應看好時間以免融資成本大增。
對於政府去年已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議員陳永光認為並不足夠,指北都的發展涉及很大資金需求,而本港正面臨巨大財赤壓力,再加上政府早前推出的原址換地申請反應冷淡,令公眾關注北都發展「錢從何來」?他續稱,近10年來本港不少大型建設項目,給人的印象就是「又貴又慢」,還不時出現延誤超支等問題;而且本港正面臨建造業人手不足的問題,北都的發展要如何保質保效,對政府而言是一大考驗。他希望政府能夠及早為北都的發展作好財務安排,並善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籌資融資方面的經驗和優勢,確保政府財政的持續性,以及避免出現延誤超支。
促部門遷「都」免空心化
議員蘇長榮亦斥政府在加強推進北都發展的機制「尚見不足」,建議政府把北都建成「特區中嘅特區」與原有的政府體系「有分有合」,以擺脫現有施政體系中「低效、僵化、不合時宜」,又促請政府把部分機構遷至北都,避免使北都「空心化」。
另一議員謝偉銓認為香港出現短期的財政壓力,政府應為北都發展制訂推展時間表和財務安排,避免工程過度集中,而出現人手、現金流及通脹壓力,防範工程出現超支和延誤。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指北都是產業帶動發展,對如何能夠創新持開放態度,她以新田科技城為例,指創科局已研究實際創科位置,短期內啟動科技城的環境評估、城市規劃、製圖及收地的法定程序,爭取年底進行新田科技城的土地平整工程。
至於洪水橋、流浮山一帶如何與內地做好對接則希望能在短期內出台作諮詢;口岸商貿和產業區涵蓋大面積及多個口岸,能夠承載的產業是多元化的,最快今年稍後出台諮詢。至於發展時間表,她指由於發展地域廣,涉及不同項目,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時間,各項建議會在今年陸續出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