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擬急症室加費撲水 延誤求診基層受罪

急症室收費於2017年由100元加至180元,近7年沒有加價。 急症室收費於2017年由100元加至180元,近7年沒有加價。
急症室收費於2017年由100元加至180元,近7年沒有加價。
病毒活躍經濟凋零 非合理時機提調整
庫房面臨逾千億元赤字,財金官員構思各種「撲水」大計,繼日前提及公共服務收費多年無加醞釀加價後,有消息指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近7年沒有加價,至今仍維持180元診費,當局正初步研究加價,打擊濫用兼紓緩不必要的醫療壓力,惟暫無定案。兩名行會成員都持贊成態度,林正財更指現時值得全盤檢視公共醫療收費,改變市民求醫習慣。不過,關注病人組織及立法會議員就反對加價,憂令基層延誤求診,令病情惡化反增醫療成本。有會計界人士亦指,政府放風增加公共服務收費,但總收入並不多,無助改善巨額赤字。
政府現正進行財政預算案諮詢,消息指,當局有意檢視整體公營醫療服務收費,當中增加急症室診費是其中一個研究方向,但因影響甚廣,需進一步細思。據了解,政府討論時,有意見認為急症室收費過低,與私營市場存在大距離,造成濫用情況;不過,也有意見認為,私營醫療根本無法分流公營醫療需求,需進一步研究改變市民求診習慣,維持公營醫療體系可持續性。
行會成員:加費為遏濫用
醫管局資料顯示,急症室收費於2017年由100港元加至180港元後,求診人次雖在一年內跌約4.4%,其中第四及第五類、即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跌6.9%及17.6%,但相關病人平均輪候時間卻不跌反升,從加價前的103和126分鐘,增至2017/18年度的114和127分鐘。而2022/23年度截至前年年底,此類病人的平均輪候時間則增至125和161分鐘。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稱急症室收費多年未加,是時候檢討,但她強調公共醫療服務是市民重要福利,不能按「用者自付」原則看待。另一行會成員林正財亦認為公共醫療多年沒加價、成本貴,若增至200多元屬合理,最重要確保不影響低收入者求醫,如改善減免收費安排,強調檢討收費是配合基層醫療發展,加費不會對醫管局收入幫助很大,主要是減少濫用。
不過,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就反對加費,他憂慮加價後基層會延誤求診,反而令病情惡化從而增加醫療成本,亦反對設機制定期調整收費,憂私營會跟公營加費造成惡性循環。立法會醫衞界議員林哲玄亦指,不應指摘市民濫用,建議增加公營夜診並全盤檢視收費架構,考慮急症、普通科日診和夜診收費定位,長遠設定期調整機制。另一議員陳凱欣質疑,現時經濟低迷且各類病毒活躍,非合理時機提出加費。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若部分公共服務收費多年沒有加價,當局追回通脹加價是合理,但現時政府財赤近千億元,以各項收費涉及開支大約100億元計算,即使增加一半的公共服務收費,最多只多收約50億元,對紓緩財赤幫助不大。
團體倡徵暴利稅紓財赤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則表示,目前經濟環境不景,基層負擔很大,希望當局不要調整收費。她以水費為例,雖然1990年起一直沒有上調,但對一眾劏房戶來說,仍然是沉重負擔。她又指,公立醫院急症室是基本和緊急服務,若增加收費,受害的只會是基層民眾,建議當局研究徵收暴利稅,對利潤高的企業徵收累進式稅項,以減少對基層的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