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閉關?

不少人習慣說中國歷來閉關鎖國,才導致長期的落後。這樣說法有兩大謬誤。一是最簡單的,中國及至民國初期,外貿還有順差。清朝在康乾盛世時,經濟全球最大,清末仍有全球最大之一的經濟體。中國之敗,敗在清末與歐美列強與日本之戰,割地還可,賠償直接把經濟弄垮,農民起義,內外夾攻而政體崩潰便讓列強予取予攜。
二是中國從來對外開放。漢朝絲綢之路開通,唐宋先開西域,繼而失去西域,絲綢之路不通。但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唐朝自張九齡重修通海夷道至廣州出海,絲綢之路轉為海上。元朝更是打通歐亞海陸,以貿易為先,中外交流勝於歷朝。明代初雖有海禁之嫌,但為時有限,倭寇(其中頗多為國人,與徽商勾結)犯華,實際是中外走私,擴及東西洋。明朝行一條鞭法是為了省政,可更因海外白銀湧入,中國頓變白銀為貨幣的貨幣化商品經濟。
白銀來自日本、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北美墨西哥。澳門-馬尼拉-長崎三角貿易進而為跨太平洋的遠洋貿易,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領先全球。正因如此,白銀短缺造成西班牙與大明兩個帝國相繼崩潰。清朝有海禁,但鄭成功建立了北達庫頁島,南至東南亞的龐大海上貿易王國,依靠的是與中國沿海的走私貿易。而海禁下,靖南平南二藩的王船一樣從事海上貿易,中國還是大大開放。
至於1949年共黨革命之後的閉關是被迫的。特別韓戰之後,美國等西方及其附庸國圍堵封鎖中國。這樣的閉關是美國施加中國,但那時亦有與蘇聯及東歐的經貿往來。只在中蘇交惡後,中國才被全球孤立。可毛澤東、周恩來便很快在1970年代打開缺口,由此開啟其後的改革開放。背後因素是美國要聯華制蘇。
以上近兩千年的歷史裏,中國的開放和參與國際市場程度勝於當時其他帝國。因此,中國既不是長期閉關鎖國,更不是因閉關鎖國而長期落後。
海內外對中國史的訴說有太多的誤解和偏差,導致他們對中國的發展,中國與外國關係錯估,對國家的認同、發展戰略多有不合理的要求。很可惜,近來海內外的中國歷史教育太多傳統的政治因素,反倒帶來進一步的混淆。香港在中國開放的最前沿,也少受內地正統歷史教育傳統的影響,或許正好站在中外交接點來闡釋中國的開放歷史和現實,供國人參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