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彎道超車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上,美國品牌特斯拉無疑是王者,但地位並不穩固,各種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正呈百花齊放的態勢,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去年特斯拉交付181萬輛,高於比亞迪的160萬輛,惟以第四季計算,比亞迪銷售52.6萬輛,已超過特斯拉的48.5萬輛,可見比亞迪追趕勢頭甚猛,隨時取代特斯拉的王者地位。更何況,比亞迪並不是只生產電動車,還有混合動力車輛,潛力顯然比特斯拉更勝一籌。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去年僅在中國市場就賣出60多萬輛,佔其全球總銷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上海工廠全年累積交付近95萬輛,佔其全球總產量超過一半。顯而易見,特斯拉能夠成為電動車界一哥,主要還是依賴中國市場。所以不得不佩服其老闆馬斯克的眼光,要不是他當初堅持己見,排除華府及各種政治干擾,毅然決定在上海建立超級工廠,特斯拉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
歷史總是充滿諷刺。過去被指閉關鎖國的中國,如今敞開大門,歡迎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所有外資進入,共同分享發展紅利。反觀一向自吹開放包容的美國,卻是步步設限,處處壁壘,中國品牌電動車想打入美國市場,可謂難如登天。最近有報道指出,美國政府正討論是否調整來自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由現時的25%進一步提高,理由是「保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這分明是庸人自擾,更是無理取鬧,在美國種種限制之下,中國電動車幾乎沒有出口美國,進一步提高關稅到底為了甚麼?堂堂世界唯一超級強國,竟變得如此小心眼,寧非咄咄怪事?
事實上,不管美國如何防堵,都無法阻止中國發展。正如有人所說,只要有了開始,中國就一定能趕上,甚至超越。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經過無數事實證明,電動車彎道超車只是其中一例。倒是美國應該認真考慮自己的未來,再不想辦法提高競爭力,而是企圖靠打壓別國來維護霸權,終究不是辦法。須知美國國債已突破34萬億美元,在嚴重入不敷支的情況下,美國政府還要補貼半導體等戰略產業,還要推動對華脫鈎斷鏈,還要阻止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不是自殘嗎?
特斯拉的成功經驗,足以為其他美國企業提供借鑑。中國市場才是他們的未來,一旦失去,不僅意味着失去最大客戶,而且意味着失去競爭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