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強推基建大想頭 千億財赤惹擔憂

港府庫房縮水,2023至24年度赤字料逾千億元。 港府庫房縮水,2023至24年度赤字料逾千億元。
港府庫房縮水,2023至24年度赤字料逾千億元。
東呼即應邀學者研判 明日大嶼北都應暫緩
香港金融業不振,股市、樓市一潭死水,庫房跌破7,000億元水平,未來除了擬興建南港島綫(西段)基建項目,還要應付「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令外界憂香港陷債務危機,有市民直言應先處理財赤問題。《東呼即應》訪問專家及議員拆解財政困局,有學者指本港收入出現結構性問題,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兩大項目應暫緩。有議員則稱,面對不同基建,又無足夠財政儲備,市民擔憂可以理解。
政府日前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其中表明南港島綫西段放棄採用重鐵,並擱置北港島綫,有議員批評政府向市民發出「空頭支票」。如今庫房縮水,財金官員估計2023至24年度的綜合財政赤字可能超過1,000億元,而下年度受外圍因素影響預計亦將繼續見紅。未來香港還有很多大型基建,包括啟德及東九龍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身家愈來愈少,但基建項目戰線處處。
眼高手低 樓股一潭死水
不僅基建項目,重建舊區一樣跟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互相競爭資金,繼續硬上兩大項目,類似「擱置北港島綫」的一幕恐成為未來日常。發展基建惠民生是好,只怕港府錯判形勢,眼高手低隨時好事變壞事,就好像近期港府推出的振興經濟政策,地產界呼籲樓市全面撤辣,港府只輕度減辣,金融界要求取消股票印花稅,港府卻只輕微下調,結果就是樓股現在一潭死水。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問題在於本港的收支,特別是收入出現結構性問題,提到賣地1,000億元,股票、物業印花稅又1,000億元,但股市和樓市出現低迷情況,現時看不到出路。李續說,香港一定要小心開支,結構性問題下維持龐大支出,另外還有關乎競爭力的人口老化和教育問題,相對而言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等應可暫緩。他指出香港需要發展這些土地,但不能像以往認為土地有價就不用擔心融資問題,應該審慎行動,不應該還沒解決結構性問題就背負一大筆數,否則就是不負責任。
議員黃俊碩認為,最主要問題在於以往比較着重賣地收入,薪俸稅和利得稅也多,但受環球經濟和其他因素影響賣地收入和利得稅不似預期,暫時錄得千億赤字,而儲備過去兩三年前都超過9,000億,難免令到市民感到憂慮。
收入不似預期籲量入為出
黃續指,以往很多是依賴財政儲備支持,想法應該要有所改變,沒有足夠財政儲備時,接下來還有不同基建,市民擔憂可以理解。《基本法》規定香港財政需要量入為出,不少大型基建是投資不是開支,應考慮回本的時間長短和帶動多少經濟收益,解決市民憂慮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