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學童自殺蔚成風 何以此城失希望

都說青少年是一個地方的花朵,很可惜,近年香港亂象百出,連理應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提早凋萎。衞生署昨日公布有關學童健康的檢查結果,結果令人震驚,除了學童肥胖及視力下降的情況較前惡化,最令人擔心的是,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明顯上升。少年識盡愁滋味,這個城市到底怎麼了?
衞生署數據顯示,因心理及行為問題而需要轉介到健康評估中心、專科診所或其他機構的學生比率,由2018/19學年的1.1%,上升至2022/23學年的1.8%。而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於2022/23學年收集到訪學生的自我評估問卷亦顯示,在過往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分別為2.8%及1.3%;當中中學生的比率較高,分別為3.7%及1.6%。
事實上,本港去年起碼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個案中有120人、即不足四成事前獲社福機構跟進,反映學童自殺成風,跟進支援卻不到位。另一邊廂,曾有組織對西貢區的中學生進行調查,以10分為滿分,去年「快樂指數」僅錄得6.03分,較2021及2022年的6.88分及6.77分為低。
種種數字表明,香港學童不快樂,中學生尤其高危。教育局也不得不承認,學童自殺數字「稍有上升」,急忙建立三層應急機制,首先由學校老師和社工盡快識別自殺風險較高的學生,及時提供支援;其次為有需要的學校配對社福資源包括社署社工等,最後則將嚴重個案轉介至醫管局精神科優先處理。但正如社工所說,本港在2016年亦曾出現學童自殺潮,當局也提出過類似機制應對,遺憾只有短期作用,治標不治本。尤其當局人手不足,在第一層或第二層已出現「塞車」,到第三層時,學童情況已經惡化,鑄成悲劇。
中學生自殺成風固然惹人關注,但大學生輕生同樣不能忽視。僅去年10月,短短24小時內便有兩名大學生自殺,令人心痛欲絕。許多自殺個案都跟學業壓力有關,部分則是感情問題,例如跟家人、朋輩相處不來,缺乏關心等。由此可見,要防止青少年走上絕路,單靠政府支援並不現實,身邊人的關心必不可少。
很可惜,香港長久以來都是一個經濟至上的社會,青少年出路選擇不多,求學只為求分數,考試定生死,一旦學業成績未如理想,不僅家長施以壓力,教師亦往往予以輕視,令有關學生自我價值低落,很容易便鑽入牛角尖。這種勢利的態度不改,學童自殺隨時只會成為難解的死結。
當然,一個地方若能給予年輕人希望,尋死的人絕對不會一年比一年多。無奈港府所謂的產業轉型說多做少,力不從心,青少年沒有富爸爸、富媽媽,向上流依然無比艱難。如此種種,都將他們推向絕路。要扭轉情況,惟有整個社會從上到下改變心態,但這又談何容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