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爭位阻路爆粗問候 港人暴躁怒火街頭

路人衝出馬路的現象屢見不鮮。 路人衝出馬路的現象屢見不鮮。
路人衝出馬路的現象屢見不鮮。
衝突沒了沒完 東呼即應拆解壓力源
香港地少人多,經常因爭位、阻路爆發街頭衝突,初則口角、繼而動武,有霸道途人對駕駛人士惡言相向、做出不文手勢。《東呼即應》找來臨床心理學家拆解有關社會現象,指現時的人整體比較暴躁,加上疫情、經濟不景等外在因素,在路上的衝動行為也較多,奉勸港人忍一時風平浪靜。
近日有行車記錄儀錄下火爆一幕,女途人有行人路偏不走,硬要走在馬路中間,當司機響按示意,該名女途人竟然連串粗口,更反諷「咁你咪車埋嚟囉」;另一片段則顯示,一名男途人不依交通燈號過馬路,更向及時煞停車輛的司機怒目而視、高舉中指。
路窄難行 易釀碰撞吵大鑊
在本港「搵條路行」,往往也是一種奢望,有時是本身道路已經狹窄,更有店舖擺賣阻街;有時則是掘地修路做工程,弄至想行也不能行;加上街上低頭族、阻人族「總有幾個喺左近」,可謂寸步難行。無怪港人「愈行愈少」,美國史丹福大學於2017年統計全球多個地區,發現香港人每日行6,880步,稱霸全球;至2022年,世界綠色組織委託市場研究進行調查,發現港人步行時數漸少,只有7.8%受訪者每周步行至少半小時。
觀乎日本街上的情況,往來途人就算是朝着相反方向行走,也會自動自覺分成一左一右兩股人流,甚至在網絡地圖上的街景、以至網絡上一些日本人通勤影片,均會發現這種自動自覺靠到一邊的意識,已植根在日本人意識裏,並非偶然,而是相當普遍。反觀香港,就只有非常混亂、很雜亂無章地「亂鬼咁行」,曾有在香港生活的日本人接受訪問時形容,香港的行人走到你鼻子前、差不多要撞上了才會轉開,令他覺得很奇怪及很沒禮貌。
心理學家:忍一時風平浪靜
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直言,現在的人整體是比較暴躁,但也取決於個人性格,部分人性格比較心急、暴躁、容易緊張,在路上的衝動行為也會較多。他指出,本港人多擠迫,駕駛環境不理想,對駕駛者並不友好,加上近年疫情、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全部都是壓力源,形容港人的壓力已在積壓。
當遇上不快事件,黃沛霖表示,首先要察覺情緒,知道自己情緒有問題,需要去處理一下,然後可以深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他形容「忍一時風平浪靜」,不發脾氣可能很快就忘記,但若與人爭位甚至碰撞,就要很長時間解決,奉勸大眾雖然無法控制他人行為,但可以控制自身行為、情緒,遇事亦可選擇不作出傷害、爭位、罵人等負面反應。
女途人在馬路上橫行,引發司機不滿。女途人在馬路上橫行,引發司機不滿。
女途人在馬路上橫行,引發司機不滿。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