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誰來敞開心扉 近萬學童欲尋死

上學年共有33萬名中小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 上學年共有33萬名中小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
上學年共有33萬名中小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
壓力爆煲無路訴 應急機制遲大到
學生自殺問題敲響青少年心理健康警鐘,衞生署昨日公布中小學生周年健康檢查服務最新數據,經分析2022/23學年共33萬名學生的問卷評估後,署方發現,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中小學生比率多達總人數的2.8%及1.3%,推算下曾計劃自殺的學生人數約9,240人;而過去一年曾計劃自殺的中學生,比率更高達3.7%。教育局早前在中學推行3層應急機制,截至1月2日已接獲35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足見校園情緒問題十分嚴重。立法會議員對上述情況感憂慮,促當局精簡學校課程內容、帶頭為學生減負,家長也放下競逐心態,勿讓子女「累在起跑線」!心理學家則呼籲家長真誠關切子女、助他們釋放負面情緒。
教局:去年至少31宗學生疑自殺亡
衞生署指,2022/23學年分別有23.3萬小學生及9.7萬名中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根據到訪學生自我評估問卷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分別為2.8%及1.3%;當中中學生的比率較高,分別為3.7%及1.6%,情況令人憂慮。
同時,學生因為心理及行為問題而需要轉介到健康評估中心、專科診所或其他機構的比率亦有上升,疫情前、即2018/19學年該數據僅佔1.1%,至2022/23學年已上升至1.8%。剛過去的2023年,教育局匯報本港最少有31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較疫情前的2018年全年14宗增加逾一倍。
應急機制 推出一個月收35求助
政府早前通過醫衞局、教育局和社署跨部門合作,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3層應急機制,望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教育局發言人指,截至1月2日,機制共接獲35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已轉介相關學生予社會福利署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政府會密切留意機制的運作情況,亦會繼續與業界保持密切溝通,適時檢視有關安排。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對衞生署的周年檢查結果極表憂慮,認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已刻不容緩,學習不應該「重量不重質」,當局應帶頭「減負」,精簡課程內容而非「一味靠多」。他又指,本港家長向有「贏在起跑線」的競爭心態,結果導致學生「累在起跑線」,由於過分重視比較及競爭的教育制度,結果摧毀學生的身心狀態及學習動機,朱強烈呼籲家長顧及子女感受與承受能力,以正面積極角度看待他們的學習與成長問題,多給鼓勵與肯定,亦不應只以分數,論定孩子的成就。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郭玲麗稱,學業成績和功課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呼籲家長切忌施加太多壓力,建議家長和教師可鼓勵學童遇到不愉快時要打開心扉,向信任人士傾訴,減低積累負面情緒。政府可考慮善用本港輔導專業人才,例如在學校、地區康健中心設立輔導專業人員崗位,為有需要的學童進行深層次輔導服務,協助他們處理精神和情緒問題,以減低自殺風險。
同理心真誠陪伴 助釋放負面情緒
輔導心理學家陳鈺瑜建議家長留意子女情緒,若發現孩子有自殺或自殘傾向,她不建議直接批判青少年的想法或要求孩子不要死。應該用同理的方式回應,明白他們有悲傷情緒,多些陪伴,讓他們知道「我會在這裏支持你」,同時盡快尋求專業協助,如校內的社工或輔導員。
2022/23學年周年健康檢查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的中學生有3.7%。2022/23學年周年健康檢查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的中學生有3.7%。
2022/23學年周年健康檢查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的中學生有3.7%。
政府去年底推出以學校為本的3層應急機制,短時間內已接獲35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政府去年底推出以學校為本的3層應急機制,短時間內已接獲35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
政府去年底推出以學校為本的3層應急機制,短時間內已接獲35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
陳鈺瑜陳鈺瑜
陳鈺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