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中美GDP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發表一篇題為《對不起美國,中國的經濟比你們大》的文章,引起廣泛議論。文章認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超越美國,如今大約多22%。其實這並不是甚麼新鮮觀點,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多年前已得出同樣的結論,這次英國媒體又煞有介事拿出來討論,不知有何用意,也許是想提醒美國政府,千萬不要大意吧?
中國疫後內部需求不足,加上受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等問題拖累,經濟復甦步伐不如預期,引發西方一面倒唱衰。有人甚至認為中國將重蹈日本覆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GDP永遠也不可能追上美國。是嗎?中國和日本的根本區別是,中國所有政策都是完全自主,可以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而日本則事事都要聽令於美國,美國不准它繼續發展,它就只好乖乖簽署《廣場協議》。更重要的是,當今中國經濟體量和市場都比日本大得多,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日本無法超越美國,不表示中國也不可以。
誠然,去年美國經濟增長數字似乎還不錯,中美GDP差距似乎拉大了。但實際上,這主要是美國通脹率遠高於中國導致,加上匯率因素,美元升值,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GDP自然受到影響。更何況,美國GDP一向被指充滿水分,許多虛擬數據都算在其中,未必能反映真實經濟情況。隨着美國即將進入減息周期,美元強勢無以為繼,一旦人民幣收復失地,中美GDP差距必然會大大縮小。
說到底,老美的霸權心態注定不能接受被人超越,尤其是中國,這正是他們不斷唱衰中國經濟,千方百計阻止中國發展的主要原因。
不過,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些年美國不擇手段打壓中國,無疑帶來一些麻煩,卻始終無法阻止中國繼續發展。俄羅斯GDP還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尚且不怕整個西方陣營集體打壓,中國又何懼之有?
風物長宜放眼量,一時的GDP數字說明不了甚麼問題,未來幾年可能才是見真章的時候。無論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還是以匯率計算,中國GDP超越美國並不是問題,問題只是遲早而已,也許5年,也許10年,也許更長時間,反正這一天必定會來到。等到美國徹底失去「經濟一哥」地位的那一天,也許才能面對現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