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高鐵興港

2009年香港立法會爭議高鐵的建設。當時,政府在原有顧問公司的報告外,找我在一個月內寫另一個報告,以分析高鐵的載客量增長的可能趨勢。政府的顧問公司報告提出每天高鐵載客量可在9.9萬人次的水準,我和我團隊的研究則指出可達12.6萬至16萬人次的目標。當時民主派議員及眾多評論都以為不可能,甚至有說原有廣州至香港城際鐵路已足以應付需求,不需建高鐵。但我們的報告資料及論據更為翔實。在我們的協助下,特區政府成功通過立法會,議決興建高鐵。
高鐵建後初期遭受到新冠疫情打擊,全線停止運作。2023年1月才恢復運行,全年載客量估計在兩千萬人次,還只是在恢復階段,已經增長極速。近期假日載客量達10萬人次,但卻是全員滿載,且班次路線有限。近月開始大大增設班次和內地城市的路線,或許2024年未必達到12萬人次的水準,但是增加班次路線,擴大載客量能力後,顯然一兩年內當可達到我們在2009年估計的下限目標,甚至超過。
相對當時的各種反對,乃至政府原來顧問公司的估算,我們的報告更符合現實的趨勢。以香港與內地整合的發展,高鐵便大有可能在未來3、5年裏達到飽和。依國內大城市的例子,香港或應開始籌劃第二條高鐵,或至少把香港現時鐵路系統跨境連接至新建的羅湖站和福田站,更無縫地駁上內地的高鐵系統。
中國示範的基建先行發展戰略,已成為全球的標準戰略。各國倣效,國際機構宣揚推行。可惜香港受制於英治官僚的抗拒,和社會上對內地連接的不合理害怕,一直反對,無論是在香港內部或跨境,且對鐵路特別抗拒。可能反映着汽車行業的既得利益,也害怕鐵道連上內地,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整合融合。可是高鐵乘客的取捨,已證明高鐵和香港與內地融合的重要性,大勢所趨,政治成見阻止不了。
香港借助高鐵,包括本港和在深圳接駁,循內地廣設的高鐵網絡,已可與大半個中國內地於3小時內連接,覆蓋幾億人口。只要加開班次、路線,香港便可成長為長江以南中國最大主要的樞紐。接駁上香港的空運、香港國際化的發展,香港便是中國與國際連接的最大國際都會,促進經濟教育文化乃至廣義政治的國際交流,中西融合作用巨大,也可消除香港經濟難以發展的疑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