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俄羅斯油氣

據美國傳媒報道,美國對俄羅斯制裁之後,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賣不去歐盟,卻差不多全部賣給中國與印度。印度更以折扣低價購入後,附加利潤賣給歐盟。相比起中國,印度是雙重獲利,但撇除轉售利益,中國與印度都一同享受俄羅斯的低成本油氣供應。
本來,俄羅斯的低成本油氣,是歐盟過去二、三十年經濟增長、社會民生安定的基本條件,這也應該是蘇聯瓦解後歐盟得到最大的經濟利益。可惜烏克蘭戰爭爆發,美國的政治設計是打掉俄羅斯低價油氣對歐的供應,與此同時傷害歐盟和俄羅斯,消減它們作為美國競爭對手的能力,更不讓歐俄合作,形成強大的政經勢力,威脅美國的全球霸權。
但問題是,烏克蘭戰爭不能迅速打垮俄羅斯,以此來引發第二次解體,反而俄羅斯表現出強大的韌力,在戰爭中抵擋着美國以及北約的全力攻擊,經濟更且克服了美國的制裁,借助中國的崛起,把油氣市場轉移,打破美國在全球的壟斷企圖,也連帶與中東油氣大國的伊朗、沙特阿拉伯合作,一方面抬高國際油氣價格,反把通脹壓力轉回歐美和日本、南韓等;另一方面,俄羅斯以低於市場價格把油氣大量地賣給中國和印度,減少中印以外的市場供應。
保持國際市場的供應緊張與較高價格,這樣的策略,使中國、印度可收低能源成本的助力,在美國制裁、國際經濟不景氣下還可以有較大的增長。印度的雙重利潤,以及它不從政治考慮進口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的油氣,整體成本較中國更低,經濟刺激的作用更大。
中國與印度經濟成為全球不景氣中表現最亮麗者。印度可加快國內工業化,把人口紅利轉為經濟增長。對於中國,國內工業化超越急速增長的初始階段,已追上日、韓的水準。低能源成本的作用,可以更多的支援一般工業品較低成本的生產與出口,進軍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不因國內工資上升而失去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勝於印度是工業體系完整,出口競爭力強。在美國制裁下,中國可與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美國及西方制裁的國家貿易,在美西方控制的貿易市場以外開拓新需求。俄羅斯是巨大的機會,中東戰後市場更大,加上東南亞固有市場,以及中南美洲、非洲,中國當可依靠俄羅斯低價油氣供應,趁機向海外拓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