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檢視港車北上 確保安心出行

「港車北上」計劃及相關的「等效先認」保險政策,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具有重大意義。我從該計劃的前期諮詢到落地執行已跟進多時,儘管計劃落實已半年,執行上仍有諸多不便。對此,我近日於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希望當局檢視政策的推行情況。
手續繁雜 必須簡化
現時申請港車北上,需於指定網站透過抽籤登記、遞交申請及預約出行三步走的方式完成有關行政程序,當中亦包括對申請人/司機及其所駕駛車輛的資格要求與證明文件,例如需親自前往內地申領駕駛證及體檢;申請車輛無論出廠年限有否超過6年,均需要取得內地指定的在港驗車中心證明等。
經過與持份者溝通,並綜合市民意見,我認為港車北上計劃現時存在主、客觀條件上的不便。主觀上的不便是港車北上申請流程及行政程序繁雜。當局有必要簡化申請手續,例如取消抽籤環節,或縮短預約時間至12小時,不能成行亦可於12小時前取消,而非現時指定車主須不少於2個曆日前完成預約出行或不少於3個曆日前取消預約。而翻查預約通關系統,顯示大部分可供預約的時間均未滿額,預約其實只需要在周末、公眾假期、長假期安排,平時日子讓合資格車主隨時起行,這樣才可以鼓勵港人多到大灣區,多善用港珠澳大橋,帶旺大灣區經濟發展。
至於客觀條件上的不便,既有配額及驗車的限制,亦有地理位置及大橋使用上的局限。港車北上全稱名為「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政府理應逐步開放港車配額數量,甚至與內地政府商討撤銷現有的每日過境配額。計劃原預計可惠及約45萬輛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但截至2023年11月底,14輪申請合共約48,000人提交,預約出行總次數89,000宗,與預期目標相距甚遠。鑑於本港目前只有兩間合資格的內地驗車中心,為加快申請進度提升服務效率,當局亦應與內地政府商討開放更多運輸署認可的本港合資格驗車中心投入服務。
此外,等效先認的推出令汽車保險受保範圍可擴大至內地的法定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即車主毋須分別購買兩地保單。但截至2023年11月底,在已獲批的約30,800宗申請,涉及香港保險公司發出的等效先認保單只有4,000張,用心良苦的政策創新,落實情況十分不理想。加強推廣等效先認政策,便利購買等效先認保單的申請人,是當局與業界需共同檢討政策執行的重點方向。
「澳車北上」毋須過橋費,長遠而言,當局應與內地政府商討減低港車北上來回300元人民幣的過橋費。此外,我相信待港車北上政策成熟時,有關措施未來一定會延伸至其他陸路口岸,從而便利香港車主聯繫粵西粵東兩地,實踐近日發改委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