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敢於鬥爭更要善於鬥爭

中國國力持續壯大,前赴海外的企業和公民不斷增加;再加上近年美國加大對華遏制和打壓,令中國面臨的外部風險愈來愈大。諸多因素都促使中國的外交方針逐漸從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在剛結束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北京當局就強調今年外交要發揚鬥爭精神以捍衞國家利益。這是大勢所趨使然,和所謂的戰狼外交並沒有必然關連。
然而許多人只看到「敢於鬥爭」四字,忽略了當局還有一句「善於鬥爭」。正如蘇軾在《留侯論》所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所謂善於鬥爭,就是要隨着環境變化而適時調整策略,譬如又鬥爭又團結,實現「把朋友搞得多多,把敵人搞得少少」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強硬的鬥爭。
近年港府積極向國際說好香港故事的同時,也頻頻正面還擊外國抹黑。有外媒日前統計後就發現,當局去年平均每周至少一次向西方表達「強烈不滿」或「譴責」,而且措詞用語愈來愈向內地看齊。依我來看,港府以至中央駐港機構經常犯上敢於鬥爭但不善於鬥爭的毛病。
比方說,官方的譴責文字千篇一律,並且只停留在口號的模糊階段,沒有實質意義。須知道,鬥爭的精髓在於原則性與靈活性相互結合,然後根據形勢而調整策略,爭取團結更多的人。一紙簡單的官方譴責聲明,很多時候既不能有效還擊西方無理指控,亦增加了西方民眾對香港的負面觀感。
中國未來愈發展,遇到的壓力就會愈大,這是大國崛起繞不過的門檻。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中國不能繼續保持低調,但鬥爭也有很多方法。例如中菲近來在南海屢現衝突,北京若能向在港的19萬菲傭多點宣傳,效果肯定好過發表聲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