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日本再失落

日本汽車產業長期執世界牛耳,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地位,但這個勢頭在剛過去的2023年宣告終止。日本汽車工業會公布,去年首11月日本汽車出口量為399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則顯示,至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41.2萬輛。日本不僅失去「車界一哥」地位,與中國的差距還很明顯,日後想重登冠軍寶座恐怕不容易,雙方距離反而可能愈拉愈遠。
白雲蒼狗,瞬息萬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測往往落於保守,尤其是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令西方所有預言家統統跌破眼鏡。2010年中國GDP才首次超越日本,而現在中國GDP已是日本的4倍,誰能想到?同樣道理,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也沒有人說得準,西方一面倒唱衰中國經濟,注定將再次被集體打臉,正如「中國崩潰論」貽笑國際一樣。
日本GDP從大幅領先變成遠遠落後於中國,固然因為本身陷入「失落30年」,也因為中國發展速度實在太快,連美國也倍感焦慮,何況是日本。家電、手機、通訊、電腦四大領域曾是日本的支柱產業,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已節節敗退,四大領域基本上都已輪不到日本話事。現在唯一還能引領全球的大概就是汽車產業,這已是日本經濟最後一根重要支柱。汽車產業在日本工業產值中的比重高達40%,提供數百萬就業職位,佔據日本勞動人口的10%。一旦汽車產業垮掉,日本經濟還能靠甚麼支撐?
這不是危言聳聽,按照近年的發展趨勢,日本汽車將愈來愈不是中國的對手。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預測,未來世界十大汽車品牌,除了特斯拉佔據首位,其餘統統是中國品牌。是耶?非耶?只能留待時間證明,但日本蟬聯7年的全球「車界一哥」地位已被中國取而代之,則是不爭的事實。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當全世界正全力發展新能源車,日本依然固執傲慢,死抱着燃油車不願轉型,不敗家才怪。在這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賽中,中國優勢明顯,不僅本身擁有龐大市場,而且集中了主要產業鏈和供應鏈,特斯拉也是依靠中國市場才站穩腳跟。反觀日本,開發新能源汽車姍姍來遲,不思進取,怎麼可能與中國競爭?歸根究柢,日本緊跟美國遏華政策,完全失去自我,也許才是導致實力不斷衰落的根本原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