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一年過去不堪聞 明天但願會更好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2023年彈指即逝,新一年轉眼就會來臨,這兩句唐詩,正好反映香港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君不見,樓股齊插,經濟不振,疫後復甦不如預期;民心躁動,移民潮未息,學童自殺個案創近年新高;至於治安不靖,街頭暴力無日無之,本地黑幫和南亞兵團作亂愈演愈烈,最是人心惶惶。面對新的一年,人們既期待又惶惑,只能寄望明天會更好。
市道不振 樓股插水
本來,今年初迎來全面通關,所有防疫措施解除,有望帶動各行各業復甦,可惜事與願違。香港旅遊業向來倚重內地旅客,今年1至9月錄得約2,330萬訪港旅客人次,跟疫情前仍有大段距離。由文體旅局局長,到零售餐飲業界,均異口同聲表示,內地旅客消費模式大改,不如過去疏爽,訪港旅客數字及消費額,今年無望回復舊觀。一葉知秋,在中環開業18年的高檔百貨公司,早前宣布即將結束置地廣場店,原因正是「訪港旅客不如疫情前專注購物」,反映生意難做的冰山一角。
更有甚者,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之風熾熱,僅今個聖誕假期,5日便有348萬港人外遊,非常誇張。北上仍是港人外遊最主流模式,深圳統計顯示,10月約有355萬港人前赴當地,消費了36億元人民幣。肥水向北流,本港消費市道雪上加霜。何況國際航班載客量仍未恢復,國泰航空近日便因人手不足而取消大量航班。旅遊業是港府寄以厚望的救命稻草,事實證明這根稻草救不了命。
屋漏偏逢連夜雨。香港今年股市樓市飽受美國激進加息拖累,恒指累跌2,734點,跌幅達13.82%,連跌4年;二手樓價指數CCL全年亦跌5.22%,跌無止境。儘管《施政報告》宣布樓市減辣,但減辣不同撤辣,措施不湯不水,結果毫無刺激效果。而調低股票印花稅亦被業界批評為沒有作用,今年甚至沒有一家海外企業來港上市,集資額創近20年新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魅力不再。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須指出,樓市好壞牽連到賣地收益好壞,同時牽連市民和商家財富多寡,今年地皮拍賣流標連連,賣地收益遠遠無法達標,直接影響庫房收入。更不堪的是,本港財赤高企,儲備卻跌跌不休,本財政年度首8個月錄得1,641億元驚人赤字,財政儲備截至上月底則只有6,707億元,僅及一年政府開支。香港過去賴以維生的金融和地產兩大支柱搖搖欲墜,庫房空洞化,港府至今提不出增加收入的板斧,怎能不叫人憂心忡忡?
事實上,港府早前調低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只有3.2%,各大行預料來年增長將進一步低走,在一片經濟陰霾籠罩下,香港人的心情不可能好,連帶商家投資、市民消費都必定繼續縮水。塘水滾塘魚,「北部都會區」又十畫未有一撇,經濟增長點究竟在何方?況且香港今年加風四起,電費、車費統統加價,小市民生活更加艱難。
罪案急增 移民未止
經濟已是危機處處,社會內部更是憂患重重。本港罪案數字迭創新高,今年首8個月,整體罪案總數按年急升近三成半,不僅詐騙案井噴式大爆發,暴力、搶劫、盜竊、兇殺等案件同樣層出不窮。黑幫街頭劈友、南亞兵團作奸犯科幾乎每日上演,昨日尖沙咀一間珠寶店遭南亞漢搶去金鏈,而這僅是小兒科,涉案金額更大的珠寶劫案時有發生,全部均有南亞兵團身影。執法部門至今仍然「重國安、輕治安」,連立法會議員都批評這是錯判形勢,奈何高官聽不入耳,明年治安恐難令人樂觀。
最令人心痛的是,學童自殺數字高企,今年已錄得最少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少年識盡愁滋味,反映社會無法給予他們希望。難怪有下一代的家庭紛紛出走,移民潮即使從去年高位稍為回落,但仍然絡繹不絕。中流砥柱不再戀棧,人才資金急劇外流,直接打擊香港競爭力。就算港府千方百計搶人才,惟搶來的人才大都視香港為走出去的跳板,始終難以留人。何況國際局勢風高浪急,中國面對西方圍堵,自身經濟亦存在不明朗因素,難以兼顧香港太多事務。港府若一味指望「阿爺」打救,只是不切實際。
當然,新的一年理應有新的希望。儘管危機已是迫在眉睫,但如果對未來失去希望,香港這艘小船恐怕下沉得更快。此所以,保持積極心境仍是必須,最關鍵是港府切實拿出振興經濟、打擊罪案的有力手段,自強不息,帶領香港走出困境。但願2024年會有一番新氣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