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離境稅不可取 服務業要爭氣

正如上周我在本欄提到的危機感,聖誕節長假期本地生意不似預期,餐飲聯業協會表示,平安夜的總生意額比去年下跌了約5,000萬元。香港酒吧業協會表示,聖誕節訂座率不足七成。有記者實測,聖誕節當天下午,大型酒店的聖誕自助餐仍有位可訂。電影票房更跌至20年新低,不足2,000萬元,比去年同期下跌四成。當然,亦有個別行情比較暢旺的,例如冬日美食節和工展會,人流生意不錯。有人認為,大量港人在長假期離港是導致本港消費不振的主因,聖誕節數天假期(22日至26日),共348萬人次出境。
在市民用腳投票的情況下,有智庫組織提出對本港居民徵收陸路離境稅。筆者絕不同意此等建議,它像是當年反對派「中港區隔」的某種老調重提;在一國之內實施陸路離境稅,人為設置障礙限制居民出行自由,是違反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大政策,不但政治不正確,亦解決不了問題。
不如換個角度,思考如何吸引內外客源在香港消費。說到底,這是我們餐飲零售酒店等服務業的競爭力問題。進入新時期,消費生態急劇轉變,應將壓力轉為業界變革動力,這才有希望,從成本控制、服務質量到整全消費配套,提升業界的競爭力。
先說成本,香港做生意最大的成本是高昂租金,就算生意艱難,業主亦傾向企硬不減租,筆者建議政府以一些誘因鼓勵業主減租,例如業主願意減租的話,物業稅可根據減租幅度,獲得扣減一定比例一年。其次,資訊科技應用和數碼轉型有助業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科技券是一個好政策,但有意見認為,申請手續應進一步簡化和增加彈性,政府亦可為申請提供更主動的顧問服務,協助業界數碼轉型,透過科技減輕成本,提高效率。
不過論鬥平,始終鬥不過內地,提升服務質量才是王道。有人建議推行服務業禮貌運動,筆者非常支持,但有業界代表認為,香港服務一直以效率為先,但不代表沒有禮貌,也擔心禮貌運動會造成「一竹篙打一船人」,影響業界形象。其實香港一直以優質服務享譽全球,精益求精是正路,但禮貌運動可稱為「微笑行動」,以微笑帶來改變,扭轉高冷的印象,提供暖心和人性化的高增值服務。服務多樣化方面,要加強飲食業界的培訓和創新,推廣更多全國到全球不同口味的餐飲,發揮身在香港、吃遍環球理念。
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
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中西文化薈萃,如何將「港味」和國際化深度結合,由歷史建築的保育活化,非遺和綠色旅遊的推廣,加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透過舉辦大型的文化體育盛事、高水平的表演和展覽,服務業的相關業界應加強協調,提供套餐優惠,以配套取勝,吸引更多高消費力的旅客來港。總之,鬥平不是香港出路,我們一定要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貴得有道理」,花大錢獲得大滿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