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廢村校活化社企 舊生母女滿滋味

自90年代起荒廢的元朗竹慶公立學校,活化後成為社企,用作生命教育等用途。(袁志豪攝) 自90年代起荒廢的元朗竹慶公立學校,活化後成為社企,用作生命教育等用途。(袁志豪攝)
自90年代起荒廢的元朗竹慶公立學校,活化後成為社企,用作生命教育等用途。(袁志豪攝)
用作生命教育 辦慈善騷大唱金曲
廢校重生成社企,舊生回校百般滋味。自上世紀90年代起荒廢的元朗竹慶公立學校,獲港府撥款並批予果園社企活化作生命教育、有機耕種、書室及社區活動場,明年一月將舉行首場慈善籌款音樂會。本報記者日前與兩名該校的畢業生重遊舊地,年屆古稀的首屆畢業生江女士,見證母校由廢墟活化成社企,以另一重身份服務市民,感觸良多。
1961年建校的元朗竹慶公立學校是當時讓農村小孩讀書識字的官立村校。時至1993年因收生不足而殺校,一直荒廢超過20年,近年終獲港府撥款2,500萬元活化,並交予果園社企負責營運。早在1965年畢業,屬於該校首屆畢業生的江轉有,日前在同是該校畢業生的女兒陪同下重返母校,她看到廢校活化後煥然一新,頓時笑逐顏開。
「我當時係轉校過嚟,呢度學費平啲嘛!」江女士憶述起兒時學費每月2.5元,當時女性都缺乏讀書機會,她算是少有可以讀完小學的女性。她在該校讀了兩年,到小學畢業時已17歲,之後無繼續學業。她還記得上學時會學習數學及音樂等,班主任和數學老師都是姓梁的,「唔知佢哋仲喺唔喺度?」
江的女兒陳巧雲是該校第19屆畢業生,她見到學校活化後美輪美奐,感到極快樂及感恩。她憶述當年聽到殺校消息時很感觸,但她理解歷史演變,而母校在別人眼中是廢墟,但卻被社企視為瑰寶,並將用作生命教育等任務。她冀這份價值可以延續下去,是很難得兼具重大意義。
難忘落雨擔遮蹲廁
陳憶起當年上學很開心,老師關愛學生及用心教書,她最喜歡上體育及音樂課,也愛英文課。被問到最深刻經歷,她遙指門外的廁所,稱當時廁所是蹲廁且無沖水系統,環境非常惡劣,「每次去廁所都要行出班房,落雨要擔遮,去幾次就成身濕晒!」
果園社企成功活化廢校後,將多個課室改建,部分化身水耕機種稙場,亦有書室及可供練習瑜伽及跳舞的多用途活動室,由多名義工協助打理,現時已獲機構捐贈書本及桌椅等器材,萬事俱備,正籌備開幕。
獲該社企委任為榮譽健康總監的歌手杜德智,見證廢校活化過程。他指首次開電單車過來,差點被不平的地面絆倒,如今學校變得很美,也有大型舞台及空間,可邀請不同人士表演。他將於明年1月6日舉行一場慈善籌款音樂會,透過音樂及運動,邀請150位長者欣賞經典金曲,讓他們有個快樂回憶,而音樂會屬慈善性質兼為社企籌募經費,盼每位長者能獲得500元贊助,期望善長慷慨解囊,為社企出一分力。果園社企會長及創辦人梅廣亮指,社企需要以自負盈虧營運,估計每年需約100萬元營運經費。
竹慶公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於1965年,在學校操場拍攝一張大合照。(黑白圖片)竹慶公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於1965年,在學校操場拍攝一張大合照。(黑白圖片)
竹慶公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於1965年,在學校操場拍攝一張大合照。(黑白圖片)
陳巧雲重返小學見證變遷,在學時最深刻記憶是設於教學樓外的廁所。陳巧雲重返小學見證變遷,在學時最深刻記憶是設於教學樓外的廁所。
陳巧雲重返小學見證變遷,在學時最深刻記憶是設於教學樓外的廁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